90 二桃殺三士
齊景公早就想代替晉國當諸侯的領袖。這個念頭在他腦子裡已經轉瞭二十多年瞭。從前楚靈王攻打陳國和蔡國的時候(公元前531年),蔡洧上中原來求救,各國諸侯全都怕楚國,不敢發兵。那時候,齊景公打發人上楚國去察看一下,想看一看這個“蠻子國”到底有多大的實力。晏平仲就是當初奉瞭這個使命上楚國去的人。楚國的君臣聽見齊國打發使臣上這兒來訪問,成心想侮辱他一下,顯一顯楚國的威風。他們知道晏平仲是個小矮個兒,就在城門旁邊開瞭一個五尺來高的窟窿,叫他從這個窟窿鉆進去。晏平仲倒也會說話,他說:“這是狗洞,不是城門。要是我上‘狗國’來,就得鉆狗洞。要是我來訪問的是‘人國’吶,就應當從城門進去。我在這兒等一會兒,煩你們先去問個明白,楚國到底是個什麼國?”管城門的人立刻把晏平仲的話告訴瞭楚靈王。楚靈王隻得吩附人十大開城門,把他迎接進來。那些個招待的人說瞭好些個難聽的話譏笑晏平仲,沒想到全都給他拿話駁回去,他們就再也不敢張嘴瞭。
楚靈王見瞭晏平仲,跟他開個玩笑,說:“難道齊國沒有人瞭嗎?”晏平仲說:“這是什麼話?臨淄一個城已經擠滿瞭人:大夥兒要都呵一口氣,就能夠變成一片雲彩;擦一把汗,就能夠下一陣雨;走路的人肩膀擦著肩膀;一停步,後面的人就踩著他的腳跟。大王怎麼說齊國沒有人吶?”楚靈王說:“那麼,為什麼打發你來吶?”晏平仲一聽這話,心裡頭又是氣又覺得可笑。他就回答說:“敝國有個規矩:訪問上等國,就派上等人去,訪問下等國吶,就派下等人去。我最沒有出息,就派到這兒來瞭。”說著他故意笑瞭笑,楚靈王也隻得陪著笑。
到瞭坐席吃飯的時候,武士們拉著一個囚犯從堂下過去。楚靈王問他們:“那個囚犯犯瞭什麼罪?哪兒的人?”武士回說:“是個土匪,齊國人!”楚靈王扭過臉來,笑嘻嘻地跟晏平仲說:“齊國人怎麼那麼沒有出息,做這路事情?”晏平仲說:“大王怎麼不知道哇?十江十南的蜜橘,又大又甜。可是這種蜜橘種在淮北,就變成瞭構橘,又小又酸瞭。為什麼蜜橘會變成構橘吶?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?同樣的道理,齊國人在齊國能好好地幹活,一到瞭楚國,就當瞭土匪瞭,也許是為瞭水土吧。”楚國的君臣覺得不是晏平仲的對手,大傢夥兒對晏平仲反倒尊敬起來瞭。
晏平仲從楚國回來對齊景公說:“楚國雖說兵馬挺多,可是沒有瞭不起的人才。咱們沒有什麼怕他們的地方。主公隻要把國傢整頓好瞭,十愛十護百姓就成。還有一點,必須提拔有才幹的人,遠離小人。”齊景公挺贊成他的話,可是他把那“提拔有才幹的人”這句話弄擰瞭。他以為喜十愛十打架的大力士就算是人才。他隻知道提升大力士的職位。這麼一來,晏平仲反倒替齊國擔瞭一份心。
有一天,魯昭公[魯哀公的兒子,魯成公的孫子]親身來訪問齊國。齊景公恨不得叫魯國脫離晉國來歸附齊國。這就特別隆重地招待著他。在坐席的時候,魯昭公有叔孫舍做相禮[相當於儐相],齊景公有晏平仲做相禮。君臣四個坐在堂上。堂下站著齊景公頂十寵十用的三個大力士。他們站在那兒好像示威似的。晏平仲見他們三個人神氣十足,得意洋洋的樣兒,簡直是眼空四海,目中無人,心裡就挺不自在。他向來把這種武人當作老粗看待。齊景公可把這種老粗當作瞭不起的人才,真正的人才誰還願意來吶?晏平仲一心想把這些個武人轟走,然後再舉薦真正有才幹的人來。正當兩位國君喝酒的時候,晏平仲有瞭主意瞭。他向上稟報,說:“主公種瞭好幾年的那棵桃樹,今年結瞭桃兒瞭。我想摘幾個來獻給二位君主嘗嘗口味,不知道準不準?”齊景公就要派人去摘。晏平仲說:“我親自去看著看園子的人摘吧。”
去瞭不大工夫,他托著一個木盤,裡頭擱著六個桃兒,紅綠的嫩皮,裡頭一汪水都快滋出來瞭。齊景公就問他:“就這麼幾個嗎?”他說:“還有幾個不太熟,就摘瞭這六個。”齊景公叫晏平仲斟酒行令。晏平仲奉上一個桃兒給魯昭公,一個給齊景公,又斟滿瞭酒,說:“桃大如鬥,天下少有;二君吃瞭,千秋同壽!”兩位國君喝瞭酒,吃著桃兒,都說味道好。齊景公說:“這桃兒不容易吃到,叔孫大夫挺賢明,天下聞名。這回又做瞭相禮,應當吃個桃兒。”叔孫舍跪著說:“下臣不敢當。相國晏子協助君侯,才真賢明,國內政治清明,國外諸侯欽佩,功勞不小,這個桃兒應當賜給相國。”齊景公說:“你們兩個人都有大功,各人賜酒一杯,桃兒一個。”兩個大臣就奉命又吃又喝。晏平仲說:“還富餘兩個。我想主公不如叫臣下都說一說自己的功勞。誰的功勞大,就賞給誰吃。”齊景公叫左右傳下命去,說:“堂下的侍臣裡頭,誰要是覺著自己有過大功勞,隻管照面擺出來,由相國來評定,就賞給他一個桃兒,嘗嘗鮮。”
在齊景公頂十寵十用的那三個大力士當中,有個叫公孫捷的,往前走瞭一步,說:“我先頭跟著主公上桐山打獵,忽然來瞭一隻老虎,沖著主公撲過來。我趕緊上去把那老虎打死,救瞭主公。就憑這件事我應該吃個桃兒吧?”晏平仲說:“你救瞭主公的命,這功勞可真不小哇。”轉過身去對齊景公說:“請主公賞他一盅酒,一個桃兒。”公孫捷趕緊謝恩,一口就把酒喝瞭,吃著桃兒下去瞭。
另一個大力士名叫古冶子,挺莽撞地說:“打一隻老虎有什麼瞭不起。我先頭跟著主公過黃河的時候。遇見瞭一個老黿。它一下兒把主公的馬咬住,把馬拖下水裡去瞭。我跳下水去跟老黿拼命,掙紮瞭半天,到瞭兒我把老黿弄死,救出瞭主公的那匹馬。這難道不算是功勞嗎?”齊景公插嘴說:“那天要是沒有他啊,我連命都沒有瞭!吃,吃!”晏平仲給他一個桃兒,又給他斟瞭一盅酒。
第三個大力士田開疆,氣沖沖地跑上來嚷嚷著說:“我曾經奉瞭主公的命令去打徐國。我殺瞭徐國的大將不算,還逮住瞭五百多個敵人,嚇得徐國趕緊投降,連臨近的郯國[在山東省郯城縣,郯tan二聲]和莒國都歸附瞭咱們。就憑這個功勞也配得個桃兒吃吧?”晏平仲說:“像你這樣為國出力,幫助主公收服屬國這麼大的功勞,比起打老虎,斬老黿的功勞還要大。可惜,桃兒都吃完瞭,賞你一盅酒吧。”齊景公說:“你的功勞頂大,可是你說得晚瞭。”田開疆挺生氣地說:“打老虎,斬老黿有什麼稀奇?我跑到千裡之外,為國增光,反倒沒吃著,在兩位國君跟前丟人,我還有什麼臉面站在這兒吶?”這個老粗拔十出寶劍來就抹瞭脖子。
公孫捷嚇瞭一跳。他說:“我憑著打死老虎這麼點功勞,搶瞭田開疆的賞,自個兒真覺得臉紅。我要是活著,哪兒對得起田開疆吶?”說話之間,他也自十殺瞭。古冶子大聲嚷著說:“我們三個人是患難之十十交十十,同生同死的把兄弟,我一個人活著,太丟人瞭!”他也自十殺瞭。齊景公每回急忙叫人去攔住,都沒來得及。
魯昭公直發愣。他挺抱歉地站起來,說:“我聽說這三位勇士都是天下聞名的人才,沒想到今天就為瞭這兩個桃兒都自十殺瞭,未免太可惜,連我心裡頭都覺得非常不安。”齊景公嘆瞭一口氣,沒說話。晏平仲好像沒有事似地說:“這樣的武人雖說有用處,可不是什麼瞭不起的人才。今天死三個,明天就能來三十個。多幾個,少幾個,沒什麼大緊要。咱們還是喝酒吧。”
魯昭公走瞭之後,齊景公問晏平仲,說:“你在魯侯跟前說瞭大話,給齊國總算保持瞭威風。可是我到哪兒再去找這樣兒的勇士吶?”晏平仲說:“我要推薦一個人來,準保抵得過這三個人。”齊景公挺著急地問:“誰呀?你趕緊去把他請來!”
評:《二桃殺三士》的故事原載於《晏子春秋》,意在突顯晏子的聰明機智。但實際上晏子通過一個十陰十險的小計謀殺死瞭齊國的三位勇士,怎麼說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,於國於己都沒有什麼好處。倒是前面晏子使楚的故事,表現出他機智勇敢、不卑不亢,維護祖國的利益,真的是值得稱頌的。記得《晏子使楚》的故事以前是選入過語文課本的,不知今日還在否?除去晏子的機智外,它還告訴我們一個更基本的道理,那就是侮辱別人就是侮辱自己。侮辱別人而自己沒有受辱,隻是因為別人不夠犀利或足夠大度罷瞭。所以還是記住那句老話吧,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。
諸葛亮的《梁父吟》就正詠此事:“步出齊東門,遙望蕩十陰十裡。裡中有三墳,累累正相似。問是誰傢塚?田疆古冶子。力能排南山,文能絕地紀。一朝中十陰十謀,二桃殺三士!誰能為此者?相國齊嬰子。”顯然,孔明先生是為三位勇士鳴不平的。而清代詩人崔象鈺的《三士墓》就與諸葛亮的觀點大不相同:“勇士雖優兼智短,名心太重視身輕。儀延並用終為亂,諸葛何須笑晏嬰!”不同人的出發點不同,時代不同,觀點自然也不相同,這是很正常的。沒有必要對所有的事情統一思想,這顯然是無法實現的,求同存異才是解決事情的根本。
整本書至此剛好一半,正是講到春秋末戰國初這一歷史時刻,而此時正是國內思想傢、軍事傢、政治傢輩出的一個時期。從中國的整體歷史國情來看,本來就是不太利於出現科學傢、藝術傢、建築傢的,而更利於出現政治傢和軍事傢。所以此段歷史可以說是中國歷史的一個十精十華的時期,讀懂瞭此段歷史肯定對瞭解中國文化大有裨益。晏子本身就是一個很瞭不起的政治傢,他推薦的田穰苴也是瞭不起的軍事傢,《司馬法》就是寄於他名下的一本有名的兵書,且看他如何使齊強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