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3、魚腸劍

83 魚腸劍 

當時公子光把這一段經過大略地跟專諸說瞭。專諸挺十直爽地說:“那麼……能不能好情好理地把道理說開瞭,叫他自己讓位,不是比行刺強得多嗎?”公子光說:“你哪兒知道,那傢夥向來自高自大,決不是幾句話就能夠把他說服的。為這事我要是一開口,他準得先把我殺瞭。”專諸當時就說:“這麼一說,我應該去替您出力,可是我母親還在,我哪兒能扔下不管吶?”公子光說:“這個你倒不必放在心上,都有我吶。你真要是有個三長兩短的話,你的母親就是我的母親,我一定好好地侍奉她。”專諸就答應下來瞭。他問公子光,說:“王僚素常頂喜好的是什麼?先得知道他的十習十十性十,順著他的十習十十性十就能夠想法子去親近他。”公子光想瞭想,說:“他頂十愛十吃魚。”專諸就上太湖邊一傢飯館裡專門去學做魚,天天琢磨著怎麼樣能燒出最好吃的魚來。他一心一意地學瞭三個月,居然變成瞭一個專門做魚的能手,然後去給公子光當廚子。

公子光趁著吳王僚高興的時候,對他說:“我有一個從太湖來的廚子,專燒大魚。他做的魚特別是味兒,比什麼都好吃。哪天請大王上我傢去嘗嘗口味怎麼樣。”吳王僚一聽有魚吃,挺高興地答應瞭。

第二天吳王僚帶著一百名衛兵上公子光傢去吃飯。那一百名衛兵好像銅墻鐵壁似地保護著國王。廚子每上一道菜,先得搜查一遍,然後由衛兵跟著他端上去。趕到專諸端上一條糖醋鯉魚的時候,吳王僚忽然站起來,大聲地說:“好,好,好!你真有本事!”公子光嚇得臉都白瞭,可是還掙紮著裝出挺鎮靜的樣子,眼睛瞧著專諸。接著吳王僚又說:“我一聞見味兒,就知道你這廚子手藝不錯。”他拿起筷子夾來一嘗,真是又鮮又嫩,一氣吃瞭多半條。臨走的時候,還說:“魚做得真不錯!做得真不錯!”

公子光請吳王僚吃魚之後,就問伍子胥,說:“僚已經嘗著瞭專諸做的糖醋鯉魚瞭,可是怎麼想法兒下手吶?”伍子胥說:“我看不能這麼容易。他兒子慶忌是個出名的勇士。光他一個人已經不容易對付,何況他親兄弟掩餘和燭庸又都執掌著兵權。咱們先得想個法兒把這三個人打發出去,才能夠下手。”公子光雖說是恨不得把王位早得到手,聽伍子胥這麼一說,也隻好耐著心等著。

公元前516年(周敬王4年,吳王僚11年,楚平王13年),楚平王死瞭,太子珍[孟嬴生的]即位,就是楚昭王。伍子胥聽瞭這個信兒,哭得挺傷心。公子光說:“先生的仇人死瞭,怎麼反倒哭他?”伍子胥說:“我哪兒是哭他吶?您想我受瞭天大的冤屈,吃盡千辛萬苦,本來打算在昏君身上報仇。我的仇還沒報,他倒安安靜靜地入土瞭。我怎麼能就這麼便宜瞭他吶!他為什麼沒等我去就死瞭吶?”公子光也直掉眼淚。伍子胥恨得足有三四天沒睡好覺。他在睡不著覺的時候,想出一個主意來,連忙去告訴公子光,說:“趁著楚國辦喪事,公子快去勸吳王發兵打過去。跟他說,隻要把楚國打敗,他就是霸主!這麼一來,就可以把掩餘和燭庸打發出去瞭。”

公子光一聽這主意挺好,就故意先把自己的坐車弄翻瞭,一隻腳裝著摔傷瞭的樣子。然後照著伍子胥的話去和吳王僚說瞭。吳王僚一聽能夠做霸主,真依瞭公子光的說法,打發掩餘和燭庸統領著大隊人馬打楚國去瞭。趕到他們去瞭之後,公子光又對吳王僚說:“楚國新近為瞭辦喪事,國裡準不能安定,咱們又派瞭兩位大將去,按說是能夠對付得瞭啦。可是有一樣,楚國的屬國挺多,這倒不能不顧慮一下。咱們向來跟別的國很少來往。我老覺著咱們有點太孤單瞭。可惜我摔壞瞭腿不便出們。我想大王還是打發叔叔去拜訪晉國,另外再打發公子慶忌去約會鄭國和衛國,叫他們一塊兒去打楚國。這麼著,大王不但能把楚國滅瞭,還準能夠當上中原諸侯的霸主。”吳王僚聽瞭這話,就打發季札去訪問晉國。可是他留著公子慶忌,不讓他離開身邊。

過瞭幾天,掩餘和燭庸打發人回來報告說,楚國大將伯郤宛來得厲害,請求吳王僚再派一支人馬去。公子光就對吳王僚說:“我先前說打算去約會鄭國和衛國,就是為瞭這個。如今可不能再耽誤瞭。”吳王僚沒法,隻得叫公子慶忌去約會鄭國和衛國。說真的,吳王僚是舍不得叫慶忌出去的,可是有個小心謹慎的公子光在他旁邊伺候著,他也就放心瞭。

有一天,公子光又請吳王僚吃魚。吳王僚怕人行刺,就在外衣裡面穿上鎧甲,還像上回一樣,帶著一百名衛兵上公子光的傢裡去。大夥兒吃瞭幾道菜之後,公子光說是為瞭腿疼,要上裡邊去歇一會兒。專諸又端上瞭一條糖醋大鯉魚。衛兵把他渾身上下都搜查瞭一遍,才讓他上去。專諸端著那盤大鯉魚走到吳王僚面前,剛要把那盤魚擱下,突然從大魚的肚子裡十抽十出一把匕首“魚腸劍”,使勁地照著吳王僚的胸脯紮過去。那魚腸劍刺透瞭鎧甲,穿入心臟。吳王僚大叫一聲,立刻斷瞭氣。衛兵們擁上去把專諸砍成瞭肉泥爛醬。就在這個當兒,公子光和伍子胥帶著自己的士兵把吳王僚的衛兵殺散,然後就去占領王宮。緊接著伍子胥帶著士兵保護著公子光上瞭朝堂,召集瞭大臣們,對他們說:“王僚不遵守先王的命令,霸占瞭王位。照理早就應該治死。”公子光接著說:“我暫且管理朝政,等叔叔回來,就把王位讓給他。”大臣們都知道自己隻有一個腦袋,誰敢說個“不”字。公元前515年(周敬王5年),公子光做瞭吳王,改名為闔閭[he二聲lv二聲]。

掩餘和燭庸哥兒倆見吳王僚沒派救兵來,已經慌瞭神。後來聽說吳王僚被刺,公子光做瞭國王,他們就偷偷地逃到別國去瞭。軍隊沒有主將,就亂起來,有的給楚國人殺瞭或是抓去,有的跑回本國,歸附瞭闔閭。

季札從晉國回來,闔閭派伍子胥去迎接,還假意地請他即位。季札說:“隻要好好地侍奉國傢社稷,治理人民,他就是我的君王。讓我祭吊死的,我就伺候活的。”他到瞭吳王僚的墳頭,祭吊瞭一番,並且對著墳頭說:“您十十交十十付給我出使晉國的使命,我已經完成瞭。現在向您報告。”完瞭就回到朝廷準備接受闔閭的命令。闔閭還是跟以前一樣地尊敬他。

闔閭一知道掩餘和燭庸跑瞭,怕楚國打過來,正想發兵去抵抗,哪兒知道楚國的兵馬反倒退回去瞭。原來楚國的將士們對大將伯郤宛說:“吳國起瞭內亂,咱們不如趁勢打進去。”伯郤宛說:“吳國趁咱們辦喪事發兵來侵犯咱們,這就是他們的不是,人心不服,打不瞭勝仗。咱們怎麼能去學他們那樣兒吶?”他就帶著人馬回楚國去瞭。楚昭王見伯郤宛打瞭勝仗,把從吳國奪來的東西賞給他一份,又因為他註重道義,更加信任他。這麼一來,可就把費無極氣壞瞭。

評:專諸刺王僚是一段十精十彩的故事,《史記》的《刺客列傳》中有十精十彩的記述,有興趣的讀者請自行查閱。正如本系列序章中所言,刺客行為是作者也是我不提倡的一種行為,因為它無助於問題的解決。拿類似的“9·11”來舉例,現在叫做恐怖主義的行動與行刺有著很多類似的地方(行刺基本可以歸入恐怖主義行動),一是他們都以暴力對付現有秩序,二是往往對平民造成較大的傷害。這種行為必然會造成社會恐慌,提高社會的安全成本(現在有一些文章批判反恐侵犯個人隱私就是一例),必然遭到全社會反對。

闔閭終於登上瞭王位,一個屬於他的時代就要到來,且看他的表現。

《東周列國故事新編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