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 北杏大會
公元前681年(周莊王的兒子周僖王元年,齊桓公5年,魯莊公13年),齊桓公對管仲說:“這會兒齊國兵十精十糧足,能不能會合各國諸侯?”管仲說:“咱們憑什麼去會合諸侯吶?周朝的天王雖說不強,到底是列國諸侯共同的主子。主公能夠奉著天王的命令,才能夠把天下的諸侯都會合起來。大夥兒才能商量辦法,訂立盟約,共同保衛中原,抵抗外族;往後誰有難處,大夥兒幫他;誰不講理,大夥兒管他。到瞭那會兒,主公就是不做霸主,別人也得推舉您。”齊桓公說:“你說得對。可是怎麼著手吶?”管仲說:“名目倒有一個,天王[周莊王]歸天,新王[周僖王]才即位,主公可以派人去道喜,順便跟他說起宋國有內亂,新君也才即位,請天王出令規定宋國的君位。隻要主公得瞭天王的命令,就能夠會合列國諸侯瞭。”齊桓公同意照辦。
說到周朝,從鄭莊公跟周桓王對打,祝聃射傷瞭天王的肩膀,後來齊襄公又會合瞭宋、魯、陳、蔡打敗廠周莊王,早就沒有什麼勢力瞭。列國諸侯都不去朝見他。本來嘛,諸侯定期朝貢,是王室重要的收入。東周的天王失去瞭這筆重要的收入,連帶失去瞭天王的威風,就這麼成瞭又窮又弱的一個大傀儡。這會兒周僖王剛即位,看見齊國派使臣來朝見,直歡喜。他就請齊桓公去規定宋國的君位。齊桓公奉瞭這道命令,大大方方地通告宋、魯、陳、蔡、衛、鄭、曹[在山東省定陶縣西北]、邾[在山東省鄒縣東南,邾國後來稱為鄒國]各國,約他們三月初一到北杏[齊國地名,在山東省東阿縣北]來開大會,一塊兒決定宋國的事情。
宋國的事是從宋閔公起的。為的是南宮長萬給魯國抓瞭去,當過俘虜,宋閔公就老冷言冷語地笑他。大夫仇牧勸他別這麼著。宋閔公有點孩子氣,老喜歡鬧著玩兒,說話占便宜。有一天,宋閔公跟南宮長萬比戟,宋閔公輸瞭。他心裡害臊,想比別的,好叫面子上過得去。就跟南宮長萬下棋,說定誰輸一盤,罰酒一大盅。南宮長萬連著輸瞭五盤,喝瞭五大盅。宋閔公得意洋洋地說:“你是給人傢打敗瞭的將軍,怎麼能跟我比吶?”旁邊伺候的人都笑瞭。南宮長萬沒有說的,隻好壓住這口氣。正好天王歸天的信兒到瞭。南宮長萬就說:“要是主公打算叫人去吊孝,派我去得瞭。我還沒上過洛十陽十,也好叫我見見世面。”宋閔公說:“宋國就沒有人瞭嗎?怎麼能派一個俘虜去當使臣吶?”大夥兒知道這是成心臊他,都跟著直笑。南宮長萬實在耐不住瞭,再說又多喝瞭幾盅,當時起瞭牛十性十子,大聲地說:“你這昏君!你知道俘虜也能殺人嗎?”宋閔公也掛瞭火兒,說:“你敢!”說著就抄起戟來刺南宮長萬。南宮長萬手快,拿起棋盤,一下子把宋閔公的腦袋砸破瞭。手下的人嚇得四處亂跑。南宮長萬順手拿瞭一枝戟出來,碰見瞭大夫仇牧。仇牧問他:“主公在哪兒?”他說:“早給我打死瞭。”仇牧一聽直氣,明知道不是南宮長萬的對手,可還趕過去跟他拼命。南宮長萬把他也殺瞭。太宰華督聽見瞭這件事,趕緊坐上車,要出兵。半路上碰見南宮長萬,倒叫南宮長萬當胸一戟,也喪瞭命。
南官長萬立宋閔公的叔伯兄弟公子遊為國君。宋閔公的親兄弟禦說跑到外國借兵給他哥哥報仇。宋國的老百姓和公子禦說的兵馬合在一塊兒,殺瞭公子遊和南宮長萬,立公子禦說為國君。
管仲就借著這個題目,要齊桓公奉著天王的命令召集列國諸侯規定公子禦說的君位。齊桓公說:“這回開會,得帶多少兵車?”管仲說:“主公奉瞭天王的命令開大會,要兵車幹什麼?咱們開的是‘衣裳之會’[不帶兵車的和平會議]。”齊桓公就叫人先上北杏去佈置會場,會場上有天王的座兒。
到瞭二月底,宋公子禦說先到瞭,謝過瞭齊桓公定位的一片好意。接著陳國、蔡國、邾國的諸侯也到瞭。他們一看齊桓公不帶兵車,就挺不好意思地把自己的兵車撤到二十裡開外去瞭。通知瞭八個諸侯,才來瞭四個,怎麼辦?齊桓公直皺眉頭子,想改個日期。管仲說:“三人成眾,這會兒已經有瞭五個國傢,也不算少瞭。要是改瞭日期,倒顯著自己說的話算不瞭數。”五個諸侯就依照原定的日子開會。
齊桓公拱著手對四國的諸侯說:“王室失瞭勢,各國諸侯好像沒有個共同的主人似的,弄得國內常出事兒,國外亂打一氣。天下大亂,人心惶惶。鄙人奉瞭天王的命令,請各位來規定宋國的君位,再商量辦法。大夥兒扶助王室,抵禦外族。今天要這麼做,得推一人為主,才帶得起來。”
他們聽說要推一個人做頭兒,就咬開耳朵瞭。推誰吶?論地位,宋國是公爵[第一等諸侯],齊國是侯爵[第二等諸侯],宋公的爵位比齊侯的高。論實情吶,宋公的君位還得齊侯來定,怎麼能推他吶?這就嘁嘁喳喳地推不出來瞭。後來還是陳宣公找出瞭一個挺正當的理由,他站起來說:“天王托付齊侯會合諸侯,就該推他為主,還用說嗎?”大夥兒都贊成。齊桓公少不瞭推讓瞭一陣子,就正經八百地當上領袖瞭。他領著諸侯們先向天王的座兒行禮,再大夥兒行禮。當時商量瞭一下,訂瞭盟約,大意說:
某年某月某日,齊小白、宋禦說、陳杵臼、蔡獻舞、邾克等,奉瞭天王之命,在北杏開會。共同決定:一心扶助王室,抵禦外族,並幫助弱小的和有困難的諸侯;有違反本約者,共懲罰之。
這會兒管仲走上臺階,說:“魯、衛、曹、鄭不聽天王的命令,不來開會,非得懲罰他們不可。”齊桓公說:“敝國的兵馬有限,請各位幫忙。”陳、蔡、邾三國的諸侯一齊說:“當然!當然!”就是宋公禦說不出聲。
當天晚上,宋公禦說對同來的人說:“齊侯自己以為瞭不得,真叫人生氣。咱們宋國是頭等諸侯,倒聽人傢二等諸侯的?再說咱們這次來是要他們定我的君位。這會兒君位也定瞭,還跟著他們幹麼?”那批臣下都說:“是啊!咱們先回去得瞭。”沒等天亮,他們就偷偷地走瞭。
第二天齊桓公聽說宋公禦說沒告辭走瞭,就要出兵去追。管仲說:“宋國遠,魯國近。要打先打魯國。”齊桓公問他:“別的諸侯吶,叫他們也出兵嗎?”管仲說:“齊國的威信還不大,他們未必樂意聽咱們的。再說這回也用不著別人幫忙。還是讓各位君主回去吧。”他們就散瞭會,走瞭。齊桓公出兵直往魯國。魯莊公向大臣們討主意。施伯說:“不如和瞭吧。人傢奉瞭天王的命令叫咱們去開會,咱們不該不去。”正商量吶,又接著齊桓公的信。太夫人文薑聽見瞭,也叫她兒子跟齊國十十交十十好。魯莊公回瞭信,要求齊國先退兵,他隨後就去會盟。
齊桓公就先退瞭兵,再請魯莊公到柯[齊國地名,在山東省阿縣]去訂盟約。魯莊公帶著大將曹沫到瞭柯地,就瞧見會場前後全是齊國的兵馬,挺怕人的,嚇得魯莊公心裡直發十毛十。曹沫緊跟著他上瞭臺階。魯莊公見瞭齊桓公,就像小媳婦兒見瞭惡婆婆似地,心頭撲騰撲騰地直跳。才說瞭幾句話,齊國的大臣就捧著裝著牛血的銅盤,請兩位君主“歃血為盟”[是一種鄭重的會盟儀式。蘸點牛血抹在嘴上,表示對天起誓的意思;歃sha二聲]。正在這一眨巴眼兒的工夫,曹沫跑上一步,一手拿著劍,一手拉住齊桓公的袖子,就像要行刺似的。管仲趕緊遮住齊桓公,說:“大夫幹麼?”曹沫說:“敝國好幾回給人欺負,國都快亡瞭。你們不是說‘幫助弱小的和有困難的諸侯’嗎?怎麼不給魯國想想吶?”管仲說:“你要怎麼著?”曹沫說:“你們欺負我們,霸占瞭我們汶十陽十的土地。你們要是真心訂立盟約的話,就得先退還這塊地!”管仲回頭對齊桓公說:“主公答應他吧!”齊桓公擦著鼻子上的汗珠,對曹沫說:“大夫別著急,我答應就是瞭。”曹沫這才收起劍,接過銅盤,請兩位諸侯“歃血”。等他們歃完瞭,他又對管仲說:“您是管齊國政事的,我也跟您‘歃血’吧!”齊桓公說:“不用瞭。你放心,我對天起誓,準退還汶十陽十之田。”曹沫這才放下銅盤,向齊桓公拜瞭兩拜。
散瞭會,齊國的大臣全都挺生氣地說:“他們在這兒就跟網裡的魚似的,還逃得瞭嗎?幹脆殺瞭他們得瞭,也出出剛才的氣!”齊桓公也有點後悔,聽瞭這話,更想治他們一下。管仲可變瞭瞼,說:“這叫什麼啊?咱們答應瞭就不能反悔。有瞭那塊地,天下的人都不信服咱們;沒有那塊地,天下的人都信服咱們。哪樣兒值啊?”齊桓公到底是齊桓公,就好好地招待瞭魯莊公。當天把土地十十交十十割清楚。魯莊公他們心滿意足地回去瞭。各國諸侯聽見退地的信兒,不由得都服瞭齊桓公。接著衛國、曹國都派人來賠不是,要求訂立盟約。齊桓公就約他們一塊兒去打宋國。
評:可以說齊桓公和管仲開啟一種稱霸諸侯的模十式,影響不可謂不深遠。齊桓公借天王的名義會盟諸侯取得瞭會盟的正當十性十,所以他才能以不參加會盟為借口進行討伐;後世的“挾天子以令諸侯”不過是這種做法的一個翻版罷瞭。齊桓公瞭不起的地方在於說到做到,明於決斷。柯地會盟時,即使是在被十逼十迫的情況下,齊桓公仍答應瞭魯國歸還汶十陽十的要求,並且說到做到;當然這裡管仲也很關鍵,他為桓公清楚地分析瞭退還汶十陽十之田的利弊,使桓公能夠做出正確的決斷。《史記》上評價管仲“知與之為取,政之寶也”,正是對此事最好的評價。
南宮長萬作亂宋國,最後身死是咎由自取。不過宋閔公也有不對的地方,南宮長萬畢竟是為國出力,所謂“勝敗乃兵傢常事”,戰敗被俘做出相應的懲戒也就是瞭,何必拿這個事情處處奚落人傢,最後鬧出大事自己也要負很大的責任。大夫仇牧奉勸過宋閔公,在宋閔公死後還跟南宮長萬拼命,死得確實有點可惜。對比日後秦國的孟明視和秦穆公,不得不佩服秦穆公的識人用人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