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六回  林天佐請兵銷差佘太君上表除暴

第二十六回 林天佐請兵銷差佘太君上表除暴

詩曰:

為承師命遞征書,萬裡歸鞭得意如。

同是丹心扶社稷,卻教明主把奸鋤。

且說忠臣海瑞自救孫成以後,隨即回京。心存除奸,志安社稷。“隻因聖上護短,所以不能扳倒奸賊。今喜得陳三枚、周元表二人病體已痊,隻待林天佐請兵回來,一同奏本。隻怕此番張居正必不能逃瞭。”海爺正在思想,傢人來報:“啟爺:奉差岣屺山林公回京請見。”海爺大喜,忙叫:“請進。”天佐來到書房,拜見恩師。海爺道:“賢契一路風霜,到那岣屺山,可曾見到那老令婆麼?”天佐將見令婆之事細述一遍,海爺大喜道:“賢契,此功不小,且你吃瞭楊傢這酒,必定福壽綿長。”林天佐道:“若得如此,專賴恩師的福庇。方才恩師說,陳、周兩位有病,於今可好瞭麼?”海爺道:“且喜平安,正要打點明日覆旨。” 

師生正在言說,傢人報:“陳、周二位老爺特來拜謁!”海爺道:“妙呵!正來得好,快請相見!”傢人領命,傳出:“二位老爺,傢爺有請!”二人移步進入書房。拜見方畢,海爺便叫:“林賢契過來,見瞭陳先生。”陳爺問道:“此位貴門人尊姓大名?”海爺道:“就是周年兄的同年二甲第九名的進士,新任翰林編修。”陳爺道:“原來就是林先生。”林爺道:“不敢!”二人見禮畢,周爺又與林爺同年相見,海爺道:“今日林賢契與老夫往岣屺山走瞭一遭,老夫與他接風,難得二人又到。左右快快備酒!” 

四人一同坐下,飲過三巡,陳三枚開言道:“不知林先生到岣屺山,有何貴幹?”海爺道:“隻因老夫扳不倒張居正,故此勞往岣屺山,請楊傢將起兵前來,除剔奸佞。且喜他不辭勞苦,見瞭楊令婆。楊令婆已許發兵,想不日可到瞭。”陳爺道:“呀呵,妙呵!這便是聖上洪福齊天瞭。”海爺又道:“今婆現有表章上達天聽,我不便代他條奏,須送到千歲府中,央他上奏方好。”三人齊道:“尊見極是。我們奉陪恩師同到徐府如何?”海爺道:“這極好!”吩咐端正手本投進。條人立刻上馬,挨次出門,不上一時,早到徐府。徐府傢人將手本投進,徐千歲聞知,忙出廳吩咐:“請進。”海爺帶來周、林、陳三位,上廳道:“千歲在上,海瑞率三門人拜見。”千歲道:“又來客套瞭,常禮罷。”四人依次行禮畢,坐下。茶罷,千歲開言道:“國老,前承爾救瞭舍妹夫,尚未報答。”海爺道:“豈敢!不瞞千歲說,我海瑞的扶弱鋤強,是我的本性。”徐千歲問道:“陳、周二位賢契好瞭?”二人忙欠身道:“托賴千歲洪福。”海爺道:“今有岣屺山楊府佘老太君,有本章一道,說道他兵馬不日來京,除奸剔佞,這本必須千歲代奏方妥。千歲聽罷道:“有這等事?”海爺將兵呈上,千歲搠瞭。微微笑道:“難得楊令婆肯出力相助,我明日與他代奏便瞭。但這國寶作何計較?”海爺道:“國寶明日也要進上。”千歲吩咐傢將,取出三樁寶貝放在正中桌上,大傢同來細看,果是至寶。海爺道:“如今且別,明日各人行事罷。”四位辭出,不表。次日早晨,但見文武百官俱集,傳旨:“有事啟奏,無事退朝。”班中閃出一位大臣,俯伏金階奏道:“臣定國公徐電見駕,願我主萬歲!萬萬歲!”皇爺道:“皇叔平身。”千歲道:“今日岣屺山楊令婆有本奏上。”皇爺命取進,鋪在龍案之上,隻見本章上寫道:

岣屺山楊佘氏奏聞大明皇帝:臣誠惶誠恐,稽首頓首,為清理朝綱事。切念陛下承祖宗之基業,受萬裡之江山,君正臣良,萬民樂業,方可長享太平之盛世。今有輔佐張居正,騷擾朝綱,蒙蔽朝廷耳目,賣官鬻爵,殺害忠良,私睡龍床,抽換國寶,丈量加征田地,稅入私門,種種奸惡,難以表白。伏願皇上速奮朝綱,以泄萬民之忿恨;斬元惡之首,除羽翼之黨,保萬世之基業,以慰四海之民心。今臣領兵前來,觀政上國,乞速施行,不勝戰栗之至。

皇爺看罷,心中大喜。忙宣張居正至龍案旁,將本與他觀看。居正看完,忙俯伏奏道:“臣啟陛下:楊傢將乃宋朝之臣,歷遼、金、元三朝,不服王化,自歸海外,盤占岣屺山,與我國傢風馬牛不相及,有何為國除奸之理?他明明要奪中國花花世界,藉端起兵。望皇上速發大兵,阻截楊傢兵馬,庶免大患。”未知皇爺旨意如何,下回分解。

《海公小紅袍傳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