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六回  鄭青天借宿拒奔女 甘瘤子挾怨煽

第三十六回 鄭青天借宿拒奔女 甘瘤子挾怨煽

話說那時曾國藩奏事,清廷無不照準。沒幾日,就欽命鄭敦謹到南京幫審。聖旨下來,倒把個鄭敦謹嚇瞭一跳。因他並不知道張文祥是何如人,更猜不出何以滿朝大小官員,何止千數,獨獨的看中瞭他,指名要他來審問,方肯吐實。行刺總督的兇犯非比尋常,萬一弄出些嫌疑到身上來,豈不糟瞭?饒他鄭敦謹平日為人極清廉正直,遇到這般意外的事,心裡也就不免有些著慮。誠惶誠恐的奉瞭聖旨,隻帶瞭一個女婿到南京來。他與曾國藩原是同鄉有交情的,以為幫同曾國藩審理這案,自己處心無愧,是不愁有嫌疑弄到身上的。到南京這日,就與曾國藩同坐大堂,提出張文祥來審問。曾國藩道:“你要刑部尚書鄭青天來方說實話。於今鄭青天已奉瞭聖旨來幫審,你這下子還不實說麼?”張文祥聽瞭,即抬頭看瞭鄭敦謹一眼,點瞭點頭,說道:“有鄭青天來瞭,我也不說。隻能由鄭青天一個人問我,並且用不著坐堂,不將我兇犯跪著,我才肯說。”曾國藩為要問出張文祥實在的口供,隻得一一依允。當即退瞭堂,請鄭敦謹單獨坐花廳審問。鄭敦謹在大堂上見瞭張文祥的面,心裡方明白指名要他來審問的理由。

原來在十年前,鄭敦謹曾有一次步行到瀏陽去掃墓。不料,在半路上遇瞭大雨。隨身不曾帶得雨具,附近又沒有飯店,隻得到一個紳士人傢去暫避。誰知那雨卻落個不休,看看天色已晚,不能不在這人傢借宿。隻是這傢的男主人,因到長沙省城裡去瞭,不曾回來。女主人是一個二十來歲的少婦,真是生得芙蓉如面柳如眉,秋水為神玉為骨。鄭敦謹這時的年齡,也還隻有三十多歲,儀表也生得俊偉異常。這紳士人傢的下人,見瞭鄭敦謹的容儀舉動,知道不是平常過路的人,當即報告瞭女主人。誰知這女主人一見鄭敦謹,就動瞭愛慕的心思。隻因有當差的和老媽子在旁邊,不能對鄭敦謹有所表示。鄭敦謹是個誠篤君子,那裡看得出這女主人動瞭愛慕他的念頭呢?湊巧大雨下個不止,這女主人正合瞭她的願,殷勤留鄭敦謹歇宿。鄭敦謹受瞭這女主人的優遇,心裡還說不盡的感激。女主人因存瞭挑逗鄭敦謹的心思,一一盤問鄭敦謹的身世,而鄭敦謹因為感激女主人賢德,存心將來要幫助她的丈夫,以報這番優待的好意,也一一盤問她丈夫的為人行事。這女主人卻誤會瞭鄭敦謹的用意,以為和她自己是一般心理。她傢的客房,原與上房相隔很遠的,女主人既對鄭敦謹動瞭邪念,這夜留鄭敦謹歇宿,便特地打掃瞭一個與上房鄰接的房屋,親送鄭敦謹就寢,鄭敦謹毫不註意的睡瞭。正睡得酣酣的時候,忽覺得有人用胳膊輕推瞭幾下。忙睜眼看時,房裡的燈光,照澈得滿房透亮,隻見女主人濃妝艷抹的立在床前,兩隻俊俏眼睛,如喝醉瞭酒的人一樣,水汪汪的向人臉上望著,一手支著床柱,一手搭在他胳膊上,繼續著輕推瞭一下,發出又嬌又脆的聲音,說道:“怎麼這般難醒?獨自一人冷清清的,也睡得著嗎?”鄭敦謹一見情形,登時嚇得翻身坐瞭起來,避開女主人的手,說道:“這時候,來推醒我做什麼?無禮的事做不得,請快出去罷。”女主人想不到鄭敦謹會這們拒絕,已到瞭這一步,那裡還顧得到廉恥上去。一點兒不躊躇,就伸手趕過去拉瞭鄭敦謹的手,說道:“你是個男子漢,怎的這們拘板?這時候外面的人都睡盡瞭,這裡面除瞭你我,一個人也沒有,你還怕什麼?”鄭敦謹連忙摔開手,從床頭跳下地來,說道:“我鄭敦謹豈肯幹這種無禮的事。我看你傢裡的氣派情形,可知你丈夫也是一個有體面的人。他於今有事到長沙去瞭,將傢事托付給你,你就忍心背著他,和我這個過路不相識的人,幹無恥的勾當嗎?快回房罷,不要惹得我大聲叫喚起來,丟瞭你丈夫的顏面。”凡人的獸欲沖動,隻在一時。欲火一退,廉恥的念頭就跟著發生瞭。女主人一腔欲火,鄭敦謹這幾句話說得如湯潑雪,立時羞得低下頭去,悔恨交集,原是伶牙俐齒會說話的,一下子一句話也說不出瞭。連腳都象釘住瞭的,也不知道走瞭。鄭敦謹看瞭她這難為情的樣子,便又說道:“請回房去。”女主人才似乎被這句話提醒瞭,提腳往外就走。走到房門口,又停步回身向鄭敦謹道:“我一時該死,做出這種下賤事來。幸遇先生是至誠君子。我於今有一句話,要求先生可憐我。我今夜這番下賤的行為,要求先生不對人說。”鄭敦謹正色說道:“請放心,你就不求我,我也決不至對人說。你不相信,我可以當天發個誓你聽。”女主人不待鄭敦謹說下去,卻雙膝跪地,對鄭敦謹叩瞭一個頭,立起身,一言不發的回房去瞭。鄭敦謹看女人面上,已流瞭許多眼淚,不由得獨自就床沿坐下,嘆息人欲之險。

剛待起身仍將房門關好,再上床睡覺。猛不防劈面走進一個壯士來,嚇得鄭敦謹倒退瞭兩步。看這壯士包巾草履,身穿仄袖紮褲腳的青佈短衣靠,雙手空空的,並未攜帶兵器,隻腰間斜插瞭一把尺多長的短刀。那種英武的氣概,真是逼人。但臉色很和悅的跨進門來,鄭敦謹料知不象這傢的仆役,正要開口問他是那裡來的、到此何幹的話。那壯士已雙手抱拳,說道:“難得,難得!真是至誠君子,小子欽佩的瞭不得。顧不得冒昧,要來請教姓名。”鄭敦謹聽尋壯士說話,帶著些四川口音,便隨口答道:“我是長沙鄭敦謹。請問你是那裡來的?半夜到這裡來幹什麼?”那壯士笑道:“我是過路的人,到此因短少瞭盤纏,特地到這富豪傢裡來借盤纏。合該他傢不退財,有先生這樣至誠君子在此借宿,我又怎敢在至誠君子面前無禮呢?沒奈何隻換一傢去借瞭。”說畢,又抱拳向鄭敦謹拱瞭一拱,轉身就往外走。鄭敦謹還待問他的姓名,無奈他身法矯捷非常,一霎眼就出房去瞭。鄭敦謹趕到房門口看時,此時雖己雨過天明,院中有很明亮的星月之光,但是看不出那壯士走那方去的。看官們看到這裡,大概不待在下說明,已都知道那壯士便是頂天立地的張文祥瞭。張文祥自這次見過鄭敦謹之後,心裡十二分的欽佩。到長沙一打聽,方知道鄭敦謹是個刑部尚書,二十多年前曾做過好幾任府縣官,到處清廉正直,勤政愛民,各府各縣的百姓,都呼他為鄭青天。就是長沙一府的人,說鄭敦謹三字,或者還有不知道的人。一提起鄭青天,確是婦孺皆知的。不過張文祥可以打聽鄭敦謹的履歷,而鄭敦謹卻無從知道這夜所遇的是張文祥。所以直到這番和曾國藩同坐在大堂上,提出張文祥來,才看出就是那夜所見借盤纏的人,隻是不知道張文祥何以指名要他來審問才肯吐實的理由,心中總有些著慮,恐怕張文祥說出在瀏陽會過他的話來。

退堂之後,隻帶瞭兩個隨身仆役,很不安的坐在花廳上,吩咐提張文祥上來。張文祥雖是個重要的兇犯,然因是他自己束手待擒的,衙門中人都稱贊他是個好漢,一點兒沒有難為他的舉動。他身上的衣服,隻脫去瞭一件紗套,還穿著團花紗袍也沒上腳鐐手銬,隻用一條尋常的鐵鏈,鎖住手腕,隻不過是形式上表示他是一個犯人而已。由一個差頭將他牽到花廳裡來,鄭敦謹指著下邊的椅子,叫他就坐。他也不客氣坐瞭下來,說道:“大人要犯民照實吐供,請先把左右的人遣退。犯民若存心逃走,隨時都可以逃走,不待今日,並且也不是幾個尋常當差的人所能阻擋得住的。這位大哥,也請去外邊等著。”說時,回頭望著牽他進來的差頭。差頭自不敢作主退出去。鄭敦謹知道張文祥是個義士,決不至在這時候乘機逃走。便向隨身仆役和差人揮手道:“你們暫去外邊伺候。”三人即應是,退出去瞭。

張文祥見三人已離開瞭花廳,才對鄭敦謹說道:“犯民在未招供以前,得先要求大人答應一句話。大人答應瞭犯民才敢實說。不然,還是寧死不能說出來。”鄭敦謹道:“你且說出來,可以應允你的自然應允。”張文祥道:“犯民在這裡對大人所招的供,大人能一字不遺的奏明皇上,犯民自是感激高厚之恩,若因有妨礙不能據實奏明,就得求大人將犯人所供的完全隱匿,一字不給外人知道。聽憑大人如何復旨,犯民橫豎早已準備一死瞭。”鄭敦謹見張文祥說得這般慎重,料知必有許多隱痛的事,全不遲疑的答道:“你盡情實說瞭便瞭。無論如何,決不給外人知道。”張文祥道:“大人雖親口應允瞭,隻是犯民鬥膽求大人當天發一個誓,才敢盡情實說。”鄭敦謹待說明用不著發誓的話,忽然想起那女主人要求不對外人說時的情景來,不由得暗自思量道:“我為求一個淫奔之女見信,尚可以當天發誓,於今對這們一個勇烈漢子,有何不可發誓呢?並且他既求我發誓,也無以使他相信我不至告人。”當下遂發瞭一個嚴守秘密的誓。張文祥聽瞭,立起身來,恭恭敬敬的向空叩瞭個頭,說道:“大哥在天之靈聽者:我於今已替你把仇報過瞭!你我的事情,今日實不能不說瞭,你休怪我不替你隱瞞啊。”說罷起身,重行就坐瞭,才一五一十的從在四川當鹽梟時起,直到刺倒馬心儀止,實實在在供瞭一遍,隻沒提紅蓮寺的話。供完瞭,並說道:“馬心儀若不是臨死遺囑,將柳氏妹妹及施星標夫婦處死滅口,有四個活口作證,犯民早已照實招供出來瞭。今馬心儀既做得這般幹凈,犯民就照實供出來,常言官官相衛,誰肯將實情直奏朝廷呢?既不能直奏朝廷,與其將真情傳播出去,徒然使我鄭大哥蒙不美之名,毋寧不說的為是。所以犯民得先事求大人除直奏上去,永不告人。”鄭敦謹因地位的關系,不便如何說話,隻得叫差頭仍將張文祥帶下去,自己和曾國藩商量。他竭力主張照實奏明,曾國藩那裡肯依呢?一手把持瞭不肯實奏。鄭敦謹也因這案子若據實奏上去,連曾國藩都得受重大的處分,自顧權勢遠在曾國藩之下,料知就竭力主張。也是無效的。然不據實出奏,就得捏造出一種事由復旨,又覺於心不安。思量瞭許久,除去就此稱病掛冠歸裡,沒有兩全之道。主意已定,便從南京回到長沙鄉下隱居不問世事瞭。終鄭敦謹之世,不曾拿這案子向人提過半個字。幸虧當日出京的時候,帶瞭一個女婿同行。這位女婿乘張文祥招供的時分,悄悄的躲在那花廳屏風背後,聽瞭一個仔細。鄭敦謹去世之後,他才拿出來對人說說。在下就是間接從他口裡聽得來的。

這件案子敘述到這裡,卻要撇開它,再接敘那紅蓮寺的知圓和尚瞭。為寫那知圓和尚一個人的來歷。連帶寫瞭這十多回書。雖則是小說的章法稍嫌散漫,並累得看官們心焦,然在下這部義俠傳,委實和施耐庵寫《水滸傳》,曹雪芹寫《石頭記》的情形不同。《石頭記》的范圍隻在榮、寧二府,《水滸傳》的范圍隻在梁山泊,都是從一條總幹線寫下來。所以不至有拋荒正傳、久寫旁文的弊病。這部義俠傳卻是以義俠為范圍,凡是在下認為義俠的,都得為他寫傳。從頭至尾。表面上雖也似乎是連貫一氣的。但是那連貫的情節,隻不過和一條穿多寶串的絲繩一樣罷瞭。這十幾回書中所寫的人物,雖間有不俠的,卻沒有不奇的,因此不能嫌累贅不寫出來。

於今再說知圓和尚自無垢圓寂之後,他一手掌管紅蓮寺的全權。無垢在日原傳給瞭他不少的法術,後來他又跟孫癩子學習些兒。孫癩子既去,知圓和尚便漸漸的不安本分瞭。不過他為人聰明機警,骨子裡越是不安本分,表面上越顯得一塵不染,眾善奉行,他那種行事機密的本領,實在瞭不得。不僅做得一般尋常人識不破,受瞭他些微好處的人還歌功頌德。就是孫癩子因與他也有師徒關系,時常到紅蓮寺來看他,尚且不知道他久已在地窟裡幹出瞭許多無法無天的事。聽得鄰近的人稱贊他的功德,反欣然獎飾他。若不是他惡貫滿盈,鬼使神差的把卜巡撫弄到寺裡來,或者再過若幹年還不至於破案。前書第十一回中,寫他勸卜巡撫削發不從,就叫兩個小和尚去提石灰佈袋來,打算將卜巡撫悶斃。想不到小和尚會無端突然死瞭一個,隻得親自去取。卻又忽然起瞭一陣旋風,將幾盞燈完全刮倒在地。他驚得隻好念動員真言,以為是鬼魅便沒有收伏不下的。念過真言以後,一伸手去提那佈袋,就和生瞭根一樣,用盡氣力也提不下來。連忙放手捏指一算,不覺吃驚,說道:“不好瞭,有陰人在暗中和我作對。”一面說,一面兩腳在地上東踏一步,西點一腳,兩手也挽著印結,圓睜兩隻暴眼,口中不知念誦些什麼。甘聯珠一見情形,知道他要用雷火來燒瞭。自料抵敵不住,忙一手拉瞭陳繼志,匆匆逃出瞭地窟。知圓和尚白使瞭一陣雷火,見也不曾燒著什麼東西。他此時也想到甘聯珠用隱身法在暗中保護卜巡撫,心裡隻疑惑是卜巡撫命不該絕,隻好不取那石灰佈袋瞭。仍回到那間大地室裡,對那些青年和尚說道:“這狗官既不肯聽我的話,立時剃度出傢。留著他在這裡,使我心裡不快活。你們將他推出去,用那口鼻涕鐘把他罩起來。也不要去理他,隻活活地將他餓死悶死,看他有什麼神通能逃出鐘外去?”卜巡撫到瞭這一步,見軟求硬抗都不中用,惟有咬緊牙關,一言不發,聽憑一班惡僧擺佈。那些青年和尚的年齡雖小,力氣卻都不小,那們高大的一口鐘,隻四個人用手一扛,就扛起離地好幾尺瞭。勒令卜巡撫蹲下,掩蓋得一絲不漏。卜巡撫初時還在鐘裡面大聲叫喚,外邊的和尚聽瞭,用鐵棒在鐘上敲瞭一下,罵道:“再敢叫喚,我們就拿柴來圍住燒死你。你想想,有誰到這地方來救你,叫喚給誰聽?”卜巡撫悶在鐘裡,聽那鐵棒敲在鐘上的聲音,竟比在耳根前響瞭一個巨雷還來得厲害,兩耳隻震得汪汪的叫個不止。外邊的一切聲息,從此全不聽得瞭。知圓和尚以為,一個文弱書生,蓋在一口四邊不透風的鐘裡面,決不能經過多少時日不死。紅蓮寺從來沒有作惡的聲名在外,平日在寺中害死的人也不少瞭,一點風聲都不曾露出去,這回也不必不至敗露,因此毫不放在心上。表面上仍督率著滿寺的僧人做佛事,以掩飾外人的耳目。

中秋這日,陸小青因錯過瞭宿處,紅蓮寺借宿。知圓和尚雖提防著長沙有探訪卜巡撫下落的人來,然看陸小青不象是衙門中做公的人,並且年紀很輕。紅蓮寺原來不與尋常寺廟相同,在無垢當住持的時候,就允許從遠處來拜佛的人及過路的借宿,特地造瞭幾間客室。無垢的意思,以為寺裡越是有不可告人的隱事,越不能拒絕外邊的人來寺裡歇宿。那知客僧原來是一個大盜,知圓和尚因賞識他的武藝,就勸他出傢,是知圓和尚最得力的一個幫手,這夜他因看見陸小青在鼻涕鐘旁邊徘徊,就疑心陸小青已發現鐘裡有人瞭。陸小青看見鬼魂的事,知客僧並不知道。當時知客僧既看見陸小青在那鐘旁邊站著,立時就到地窟裡報告知圓。知圓尚不在意的說道:“你隻去宰瞭他便完事,估量那小子有什麼能為?”那曉得此時甘聯珠和陳繼志又已到紅蓮寺裡來瞭,在客室窗外看見知客僧舉緬刀要劈陸小青,連忙對準那舉刀的手腕射去一口梅花針。知客僧是個莽人,隻知道中瞭人傢的暗器,抬不起肩窩瞭。也無心細察這暗器是什麼,是從那裡發來的?及至率領幾十個同黨,翻身殺到客室來,見陸小青已沒有瞭。地下散瞭許多碎瓦,屋上鐵懸皮都被沖成一個大窟窿,才疑惑來的不僅陸小青一人,急急將情形報明知圓和尚。知圓也不免有些驚慌起來,即時打發一般沒有能耐的黨羽,趁夜逃往別處去。自己帶瞭幾個有本領的,仍在寺裡守著,非到禍事臨頭不走。

半夜容易過去。次日,知圓正和手下幾個和尚商量,要把那鐘揭開來,將卜巡撫的屍掩埋瞭滅跡,忽見常德慶支著拐杖,一顛一跛的走進寺來,埋怨知圓道:“你這禿驢的膽量也忒大瞭些,怎的敢惹出這們大的是非來?你知道於今就是你自己昆侖派來的人,到這裡來和你作對麼?你還不趕緊逃命,定要坐在這裡等死呢?”知圓平日雖是認識甘瘤子、常德慶等崆峒派的人,然隻因派別不同的關系,彼此都不大來往,就是常德慶亦不知道知圓在紅蓮寺如此作惡。這回是甘瘤子有意要趁這機會,將昆侖派的人拉到崆峒派來,以報呂宣良拉桂武到昆侖派去的夙怨。所以特打發常德慶到紅蓮寺來勸知圓暫時離開紅蓮寺。甘瘤子明知卜巡撫遇救,定要把紅蓮寺付之一炬的,他便好從中挑撥知圓,說是呂宣良、紅姑一班昆侖派的人,存心與知圓為難,好使昆侖派的人自相仇殺。果然柳遲、陸小青等一幹人救醒卜巡撫之後,搜查寺中,除在地室裡搜出二十多個青年男女屍體外,一個和尚也沒有拿著。卜巡撫也是恨極瞭,當下就發令舉火焚燒紅蓮寺。燒罷,帶著陸小青、柳遲回衙。細問二人的來歷,打算盡力提拔二人。柳遲再三推辭,說父母在堂,本身沒有兄弟,不能不朝夕在傢侍奉。卜巡撫十分嘉狀他能孝,隻得由他回去。陸小青原是沒有職務的人,就此跟著卜巡撫,後來官也做到瞭參將。柳遲雖傢居侍奉他父母,然就因呂宣良差他救卜巡撫的事,和知圓一班惡僧結下瞭仇怨,加以甘瘤子、常德慶等與昆侖派有夙嫌的人從中構扇,也不知鬧過瞭多少次風波,費瞭多少力,才將鐵頭和尚知圓拿住正法,至於兩派仇怨,直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消失。不過在下寫到這裡,已不高興再延長下去瞭,暫且與看官們告別瞭。以中國之大,寫不盡的專人奇事,正不知有多少人?等到一時興起,或者再寫幾部出來看官們消遣。

《張文祥刺馬案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