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八回 述案由歸功翼尉 慰幽魂別築佳城
話說福壽將春阿氏現染瘟疫,不久將死的話,回畢退去。眾人嚇瞭一怔。瑞珊道:“可惜這件事,如今玉吉也走瞭,阿氏又在獄要死,我這麼南奔北跑,費力傷財,算是為什麼許的呢?”慧甫道:“你隻知道你自己,不知道旁人。那麼市隱合我,又算作什麼許的呢?”市隱道:“你們不用寒心。反正這一切事情,我都知道,及至春阿氏死在監獄裡,我也把前前後後,果果因因,一件一件的,記在日記,容日有瞭工夫,托囑聞秋水編為說部,把內中苦緒幽情,跟種種可疑之點,詳細的分解一回,作一個錯誤婚姻的警鑒,你們意下如何?”三人正自議論,烏公轉過面來道:“事已如此,大既瑞珊的報告,已經無效。我們翼裡的報告,也就算白白的報告瞭。方才電話,有法部人告訴我說,該部堂憲,都因為內中瑣碎,全是婚姻不良,以致如此,既是犯婦口裡,並未供出誰來,也就不便深究瞭。實告瑞珊兄說,此案的原原本本,我都知道。起初玉吉一走,住在他傢的塋地。本翼訪明之後,即往偵察。適值聶玉吉已經遠遁,兄弟又派人追趕。始知玉吉下落,住在天津北營門客店裡頭。其所以不能捕獲的原因,也合瑞珊哥都是一樣,不過報告上頭,比著瑞珊哥有些把握。饒那麼的確,法部還不忍辦呢。何況你一點證據也沒有,原犯又已經放走,事情還有什麼可辦的呢?”
瑞珊聽瞭此話,驚異得瞭不得。回想在天津店裡,除我一人之外,並無偵探,難道我疏忽失神,被他們翼偵裡探走在頭裡瞭不成?越想越納悶。烏珍坐在椅上,說得津津有味。瑞珊也無心去聽,隻恨自己疏神,不該叫他人探瞭去。不過事已至此,在津偵探我應該認識才對。豈有大名鼎鼎的福爾摩斯,事跡被旁人窺破,自己倒入瞭悶葫蘆的道理。越想越愧悔,當時把臉上顏色,紅暈瞭半天。聽市隱鼓掌道:“恪謹真難為瞭你。年餘不見,我以為案過法部,你就不管瞭哪。”烏珍道:“我的地面,豈有不管之理。可笑京城地方,隻知新衙門好,舊衙門腐敗,哪知道事在人為,有我在提署一天,就叫這些官人實力辦事,亦不必仿照外洋,講究浮面兒。先從骨子裡下手,沒什麼辦不到的事。再說西洋偵探,也不過細心調查,能夠一見則明就是瞭。究實那調查手續,並不是紙上文章,可以形容的。我以為中國偵探,隻可惜沒人作小說。果真要編出書來,一定比西洋偵探案,不在少處。”慧甫道:“那是誠然,中國事沒有真是非,調查的怎麼詳細,也有些辦不到的地方。因著辦不到,誰也就不受調查瞭。就拿這一案說罷,恪謹、瑞珊兩兄費瞭這麼些事,歸期該怎麼樣,不過自己為難。自己知道我同何礪寰、黃增元諸人,還算白饒。市隱與原淡然、聞秋水,也算白跑。事情是實在情形,不過在座的人我們知道。”瑞珊嗤嗤而笑,不作一語。想著玉吉此去,形跡可怪。又想天津店裡,並無偵探蹤跡,此次玉吉出來,必被翼裡偵探拿獲帶翼去瞭。不然,烏恪謹不能知道這麼詳細。因問恪謹道:“恪謹哥不要瞞我,我想此時玉吉,必在貴翼裡收存著呢,恪哥苦肯其明說,不妨把一切事實,全對我說說,這樣交情,你不隱諱什麼?難道我們幾個人,還去爭功不成?”烏公道:“不是那樣說。我們素稱知己,什麼事亦不隱瞞。玉吉現在蹤跡,我實在不知情。瑞珊要多心想我,那就不是交情瞭。我所知的玉吉蹤跡,並非把玉吉拿獲審問來的,實在是特派偵探調查來的。瑞珊哥不肯見信,你想天津店裡,有人偵探你沒有,你便明白瞭。”瑞珊想瞭半天,想不出來。因笑道:“恪謹哥不要瞞我,大概我的眼力,差不多的偵探,瞞不過去。照你這樣說,我成瞭廢物瞭。這們大的人,暗中有偵探我,我會不知道,你真拿我傻子待?”烏公道:“我不是以傻子待你,你實在是傻子嗎。我同你打聽一個人,你若知他名姓,便算不傻。”瑞珊笑道:“除非不認識的人,我不知他的姓。要相熟的人,豈有不知他姓名的道理。”烏公道:“此人極熟,你就是不知姓名。”瑞珊道:“何以見得呢?”
兩人說話聲音越來越重,引得市隱、慧甫也都笑個不住。忽見門簾一響,走進一人,年犯三十左右,相貌魁梧,穿一件湖色春羅,兩截大褂,足下兩隻緞靴,望見市隱在此,過來見禮。市隱問慧甫道:“二位沒見過嗎?”慧甫道:“沒見過。”瑞珊笑道:“必是這裡,哥。”說著,湊近見禮。烏公向慧甫道:“這是我們舍弟。”市隱道:“他們彼此都知名,隻是並沒見過。”瑞珊道:“久仰得很,兄弟是疏親慢友,常到京裡來,我們真少親近。”說著,彼此讓坐,照舊攀談。述起玉吉事來,靜軒又打聽一回,不相多贅。瑞珊問烏公道:“方才靜軒進來,我們說瞭半個語子話,倒底你所說這人,究竟是誰?”烏公笑道:“你不要忙,今晚在舍下小酌,我細告訴你。論你疏神的事,不止一件。”瑞珊道:“倒底是誰?”烏公微微而笑,不作一語。半晌向靜軒笑道:“張瑞珊兄,因為春阿氏一案很費研究,調查的種種情形,皆級詳細。”靜軒笑道:“我是聽市隱常常稱贊。”慧甫道:“恪翁不必留飯,我們有點小事,少時就得回去,你把所說那人,先說給瑞珊聽聽,省得回到店裡,又犯死鑿兒。”市隱亦笑道:“你說的是誰?你就趕緊說,何苦又叫他著急呢?”烏公搖搖頭,仍是不肯說。還是慧甫等再三譏勸,方才微微笑道:“我說瑞珊傻,瑞珊總不信。我先問他一件事,他要答上來,便算他不傻。”因問道:“請問你天津北營門采訪玉吉的下落,可知那玉吉所住的店,店主人姓甚名誰?”瑞珊躇躊半晌,想瞭好半天,果然一時間,想不起來瞭。隨笑道:“知道是知道,隻是一時半刻,想不出來。”烏公笑道:“你不用瞞我。當初你沒問過,如今你哪能想去。慢說你不知道,大約合後的人,也不知道。這話我說到這裡,你明白不明白?”瑞珊不待說完,先拍掌笑起來。慧甫道:“什麼事這樣笑?”瑞珊道:“你們不知道,恪謹的心思學問,我實不如。”市隱發怔道:“什麼事你佩服到這樣?”瑞珊道:“果然是名不虛傳。我們費盡苦心,所得的詳細情形,初以為除我之外,沒人知道。哪知道恪謹所知,比我還詳細。”因拱手向烏公道:“說到這裡,你還得詳細指教,店主人現在何處,求你給介紹一回,我們也親近親近。”市隱道:“你們別說啞謎,究竟是怎麼回事,說給我們大傢聽聽。”烏公道:“你們諸位別忙。我先問問瑞珊,倒底是笨不是?是傻不是?”瑞珊點瞭點頭:“果然是我失神,隻是你這樣隱瞞著,未免對人不起。”烏公道:“我卻不是隱瞞。向來這類事情,別管辦的怎麼樣,反正把職務盡到瞭,心也盡到瞭。既不居功,亦不逞能。這是咱們閑談,若與外人相見,我是決不肯提的。”說著,便令瑞二等傳喚廚役,預備教席酒飯。又備瞭兩三分請帖,去請鶴、普二公,定於晚間,在自傢裡晚酌。市隱等遲遲怔著,既見烏恪謹這般至誠,不便拘泥,隻得與靜軒湊著說話。慧甫等不大常來,聽說要預備晚飯,立刻就忙著要走。市隱笑攔道:“你們別學聞秋水,恪謹也不是外人,這樣至誠,咱們就不必拘泥。”靜軒亦攔道:“二位輕易不來,樂得不多說一會話兒呢。”當下三言五語,鬧得瑞珊等無話可說,隻得住瞭。
一時酒菜齊備,讓著瑞珊、慧甫二人坐瞭讓座,市隱在次座相陪。烏公與靜軒兄弟,坐瞭未坐。大傢一面喝酒,一面敘些閑話兒。瑞珊是有事心急,因為玉吉一案,總願意烏公說明,方才痛快。因笑道:“恪謹哥這樣見外,鬧得此時兄弟有話也不敢說瞭。來的時候,本想與閣下討教。不想來到府上,隻以酒食待我。真正要緊的話,偏自半吞半吐,不來指教。叫我倒十分難受。”一面說著,一面攔住烏珍,不叫斟酒,笑嘻嘻的道:“請把店主人的姓名,就告訴瞭我,我便吃酒。不然喝下酒去,亦要醉心。”烏珍笑道:“你總是這樣忙。實告訴你說,現在這案,不必深提瞭。空說半天,案子也變不瞭。反正兇手也走瞭,案子也定瞭。市隱說的好,咱們這片苦心,隻好把聞秋水約來,叫他作一部實事小說,替我發揮發揮,也就完瞭。”瑞珊道:“小說作不作,我倒不在乎。隻要我心裡明白,立時能夠痛快。你說些半語子話,我真難過。”烏珍把酒壺放下道:“你不要急。北營門的店主人,是這裡探兵德樹堂的至親,名叫程全。他在北營門地方,很是熟識。德樹堂去瞭兩次,托囑他極力幫忙,偏巧聶玉吉到津就住在店內,別的光景,並無可疑。惟因他筆跡相貌,頗與所說相似,故此多留瞭一分心。後來把德樹堂約去瞧瞭瞧,果然是他。當時便求著他,寫瞭四幅屏條,帶到京來。你雖是那樣細心,此處你並未留神。我知道天津地方,出不去你的掌握。特意叫德樹堂前去探聽,誰想他們糊塗,並沒見著什麼,隻說隔壁店裡頭,住著個王長山,很與玉吉相近。當時我聽瞭這話,就知道是你在那裡。後來玉吉患病,你又那樣至誠,又叫店主人留起玉吉的原信。聞報之後,我更知道是你瞭。你想那店主人有幾個慈心仗義的君子呀,錯非我設法供給,他豈肯那樣熱心。即有熱心,他的力量也恐其來不及呀。”說看,提壺斟酒,笑對瑞珊道:“這事你死心但地,該當喝酒瞭嗎。”瑞珊點頭微笑,回想在津所見,果然與烏公所說前後相符,直仿佛霹靂一聲,雲霧盡散,把心裡的一段疑團,豁然醒悟。在座慧甫等,也把前前後後,全都聽明白瞭。原來左翼烏珍對於這件事情,如此細心,不禁拍案叫絕。市隱提起酒壺,便與烏公斟酒,說道:“你這一場勞累,實在不小。錯非你今天說明,外連的人還以為翼辦裡辦理此案,因循瞭事呢,”慧甫亦笑道:“人不說不知,改日得瞭機會,借著恪謹哥的面子,定要與貴翼偵探諸君親近親近。”靜軒道:“那個容易。隻是這一般人,舉動粗俗,說話也不會轉文。其實若辦上正事,倒真有特別的地方。”說著斟酒敬菜,幾人一面說話兒,議論後天下午,仍在這裡晚飯。好與鶴、普二公及協尉福壽、聞秋水、原淡然、德樹堂諸人相見的話。不一時瑞珊等吃過晚飯,洗手漱口已畢,告辭而回。定於後天晚上,全在烏公處聚會。這且不表。
單言此時阿氏,自從大理院奏結之後,移交法部監獄,永遠監禁。阿氏住在監裡,不進飲食者數日。此時正值瘟疫流行,獄內的犯人,不是生瘡生疥的,便是療瘡腐爛,臭味難聞的。又遇著天旱物燥,冷暖無常,一間房內,多至二十口人犯。對面是兩張大床,床上鋪著草簾子。每人有一件官被,大傢亂擠著睡覺,那一分骯臟氣味,不必說久日常住,就是偶然間聞一鼻子,也得受病。你望床上一看,黑洞洞亂搖亂動,如同螞蟻打仗的一般。近看乃是虱子臭蟲,成團樹壘擺陣練操。噯呀呀,什麼叫地獄,這就是人世間的活地獄。所有獄中人犯,生瘡生疥的也有,上吐下瀉的也有,虐疾痢疾的也有。正應瞭“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。欲知後世因,今生作者是”。可憐那如花似玉、甘為情殤的阿氏,因為母也不諒,自己又福命不齊,墮人獄中,難白於世。人獄之後,先生瞭滿身濕疥。過無多日,因為時疫流行,染瞭頭暈眼花,上吐下瀉之癥。每日昏昏沉沉,躺在臭蟲虱子的床上,蓋一領極臟極臭的官被。此時要求個親人來此問訊的,全部沒有。這日春阿氏病得很重,忽於迷離之際,夢見個金身女子,喚她近前道:“孽緣已滿,今當歸去。”說著,扯瞭阿氏,便往外跑。阿氏見她如此,知是個異怪人,隨央道:“弟子的糾纏未清,母親兄弟之情,實難割棄。”金身女子笑道:“孽障,孽障,你不肯去,你看那面是誰?”阿氏回頭一看,隻見聶玉吉穿著圓領僧服,立在自己面前,合掌微笑。阿氏有千般委曲,萬種離愁,見瞭玉吉在此,驚異的瞭不得,仿佛有萬千句話,一時想不出來。正欲問時,見那金身女子把手一指,玉吉的足下,生瞭兩朵金蓮,托著聶玉吉飛向空中去瞭。轉眼之間,那金身女子也忽然不見瞭。
阿氏正驚愕之際,覺遠處有人喚她乳名兒,聲音慘切,連哭帶痛,定眼一看,隻見牢門外,站著一人,白發蒼蒼,流淚不止。床側有同居犯人喚道:“大妹妹,大妹妹,你醒一醒,瞧一瞧,大媽來瞧你來瞭。”阿氏噯喲一聲,細看牢門以外,不是外人,正是母親德氏。淒淒慘慘在那裡叫她小名兒,又央看牢的女牢頭,開門進來,走進床前哭道:“孩子,寶貝兒,都是為娘的不是,耽誤瞭你,難為你受這樣罪。”說著,扯住阿氏手,母女對哭。見阿氏渾身是疥,頭部浮腫紅燒,可憐那一雙素手,連燒帶疥腫似琉璃瓶兒一般。揭起臟被一看,雪白兩彎玉臂,俱是疥癬。所枕的半頭軌以下,咕咕嚨嚨,成團論碼的俱是虱子臭蟲。德氏看到此處,早哭得接不上氣瞭。阿氏亦連哭帶慟,昏迷瞭一會,復又醒轉過來。望見母親這樣,越加慘切,顫顫巍巍的道:“奶奶放心,女兒今生今世,不能盡孝的瞭。”說著,把眼一翻,要哭沒有眼淚,硬硬咽咽的昏瞭過去。德氏哭道:“我的兒,怎麼得這樣冤業病啊。”阿氏微開杏目,嬌喘籲籲,搖頭抹瞭眼淚,仿佛告知母親,病不要緊似的。德氏止淚勸道:“孩子,你對付將養著,月初關瞭米,我還來瞧你呢。”阿氏點瞭點頭,合目睡去,德氏把帶來的幾吊錢,交與牢頭,一面哭,一面托咐求他變個法子,給女兒買點菜,倘能好瞭,我母女不能忘報。說著,灑淚不止。鬧得全獄中人,俱都酸心。大傢齊勸道:“老太太您回去,您的姐妹禁在一處,都是難友兒。大妹妹歲數小,蒙此不白之冤,橫豎神大有鑒,總有昭雪日子。她是好清好潔。收到這裡來,骯臟不慣。”剛說著,阿氏嘴唇一動,哦的一聲,唾出一口腥水來,順著嘴角兒,流至粉頸。阿氏在迷惘沉中,並不知道。德氏忙的過來,抹瞭眼淚,取出袖中手帕,替她擦抹。阿氏忽又醒來,翻眼向德氏道:“我隨你出傢去,倒也清靜。”半晌又蹩眉道:“隻是我奶奶、兄弟,叫我如何棄舍呢?”德氏喚道:“孩子,你醒一醒,夢見什麼瞭?這樣嚇人?”阿氏點瞭頭,閉瞭眼睛,打瞭一個冷戰道:“沒什麼,你不用叫我,我去瞭。”德氏聽瞭半日,知是一些胡話。又見阿氏兩手,向空裡亂摸,半晌又似拈線做活一般,嚇得德氏更慌瞭。隨向女牢頭請安禮拜,再三的托囑。眾犯人說道:“老太太放心,病並不要緊,這都是邪火燒的,隻要出點兒汗,退一退燒,管保就好瞭。”德氏淒淒楚楚,不忍離別。看著這樣。又不放心。無奈留連一刻,母女也不得說話,反惹她難受酸心,倒不如不見也罷。想到此處,由不得留著阿氏,滴瞭幾點傷心眼淚,叨叨絮絮,又托咐眾人一回,然後去瞭。
那知阿氏的病癥,很是兇險,自從德氏去後,熬煎瞭四五日,忽於一日夜內,喚著女難友哭道:“大姐大姐,妹妹清白一世,落到這步田地,也是命該如此。妹妹死後,望求眾位姐妹憐憫,告訴我母親、哥哥說,埋一個清潔幽靜地方,妹妹就感激不盡瞭。”說著,眼泡塌下,說話聲音,亦不似從先清楚瞭。嚇得難友們說聲不好,忙的叫醒牢頭,點上油燈一照,見阿氏圓睜秀目,貌似出水芙蓉一般,連一點病形兒反都沒有瞭。用手一摸,身上已經冰冷,撫著朱唇一探,呼吸已經斷瞭。正是:
生殉九幽緣怨瞭,他年應化蝶飛來。
驚得女牢頭披衣起來,念在同居多日,替她整理衣服,不待天明,急去報告獄官。提牢何奏鹿、司獄福瑞,趕緊的報司回堂。傳喚屍親文光,赴部具領。文光得瞭此信,很是皺眉。范氏道:“怎麼衙門裡這麼糊塗,殺瞭我們傢的人,即是我們的仇人,豈有把謀害親夫的淫婦,領回來殯葬的。錯傳我們瞭。”瑞氏哭著道:“噯,事到而今,你還這麼咕嘻呢。不因著你,何致這樣,依我說孩子怪苦的,臨到從牢眼兒一拉,更顯得可憐瞭,究竟怎麼件事,始終我心裡糊塗,你叫正兒他爸想法子領去,別管怎麼樣,哪怕是當賣借押呢,好歹給買口棺材,埋到墳地邊兒上。就算得瞭。”說著,淒淒慘慘,哭個不住。把托氏、春霖並大正、二正等思想嫂子的心,亦都勾惹起來,鬧得合屋的老少,你也哭,我也哭,文光、范氏亦愕著不敢言語瞭。文光頓瞭頓腳,拿瞭扇子出來,找個至近親戚,去向法部裡去探聽。正問在宮道仁手裡,文光說:“阿氏雖死。她是謀殺本夫的犯罪人。不管她謀殺也罷,誤殺也罷。既定為監禁之罪,即是情實。如今她死在獄裡,沒有叫被害之傢,具領的道理,”宮道仁笑道:“說得亦有理。但是部院裡定案原奏,你沒有見麼?你以為阿氏殺人,已屬情實。然以令郎的傷痕,令媳的口供而論,是謀是誤,尚在疑似之中。既沒有屍親指說,又沒有旁人質證。安見得令媳阿氏,就是罪人呢!部院的堂憲,因此再三研究,內中疑竇甚多,不能速為定判。所以仿照監候侍質之法,收在獄裡存疑。預備以後,發露真情,或出瞭別的證據,然後再據實定斷。如始終無從發覺,那麼令媳阿氏就未必是殺人兇犯瞭。既不是殺人兇犯,就不是令郎仇人。既不是令郎仇人,就算是你傢的賢媳婦。既是你傢賢媳婦,優待之尚恐不及,若永遠監禁在獄,試問你居心何忍?”
文光聽到此處,良心發現。本來兒媳婦是個端莊淑靜的女子,隻因半夜三更,兒子被害,不能不疑是媳婦。若以她言容舉動而論,又未免有些情屈。想到此處,由不得眼辣鼻酸,想起兒子被害的冤來,嗚嗚哭瞭。宮道仁勸道:“你不要想著傷心。既不忍叫她受罪,如今疑案久懸,她死在獄裡,你應該心疼她瞭。”這一句話,說的文光越發哭瞭。宮道仁道:“無論怎麼樣,你先回去趕緊備口棺木,通知你親傢個信兒,或是同瞭他來,具個領紙。天氣這般熱,衙門裡哪能久留,你趕快的就去吧。”文光隻得答應,顧不得與親朋計較,急忙回到傢中,先忙著買棺材,又要給阿德氏送信。范氏攔道:“送信作什麼?我們因為忍氣才去領屍,不然因為這件事,我們就是一場官事。”文光聽瞭此話,裡外為難,送信也不好,不送信也不好。躇躊半天道:“依你該怎麼辦?”范氏道:“依著我呀,依著我呀,依我還不至於這樣呢。這都是你們傢的德行,你們傢風水,明兒把浪老婆再埋在你們墳地時,後輩兒孫還不定怎麼現眼呢!”一面說。一面嚷,鬧得文光此時反倒沒瞭主意。想著兒子春英冤仇未雪,阿氏兒媳今又殆在獄裡,這些個為難著急,俱臨在自己頭上,由不得頓足捶胸,哭瞭一回。范氏是得理不讓人,翻來覆去,總是嗔怪文光,不該聽托氏的話,娶這樣養漢老婆,正鬧得不可開交,托氏、大正等亦過來瞭,文光見著托氏,又恐老太太聽見,又要多管,忙的躲瞭出來,自己變著方法,買瞭棺木,雇瞭四名杠夫,從獄裡把阿氏屍身拉出,就往義地亂傢裡去一埋,以免瑞氏知道,為此傷心。又免得夫婦三人,因此惹氣。
文光是敷衍瞭事的主義,不想那母女連心。德氏是愛女心盛,阿氏是孝母之心。出於至誠,自從探監之後,德氏見女兒染病,回去亦急得病瞭。虧得常祿等日夜扶侍,延醫服藥,方才好瞭。一日夢見阿氏披著頭發,貌似女頭陀的打扮,笑容可掬,手執指塵,跪在德氏面前,磕瞭個頭。從著個金身女子一同去瞭。乃至醒來,卻是南柯一夢。本來德氏心裡正想女兒監裡,得瞭瘟氣病,萬難望好,今作此夢,由不得肉跳心驚,算得阿氏病勢必然不好,急忙把常斌喚醒,叫他到學堂告一天假,去到兵馬司巡警總廳,找回他哥哥常祿來,細把夢中景象,說瞭一遍,叫他換個班次,或者告一天假,去到南衙門打聽打聽,看你妹妹好未好?常祿聽瞭此話,急得連連頓腳。當日到法部一問,誰說不是,果然春阿氏死在獄裡,文光已經領去,找地方抬埋瞭。細打聽埋在何處,人人都說不知道,常祿無法,回來向母親哭道:“都是為兒的不好,把妹妹送入火炕,屈死在獄裡,又沒有人情勢力,去給洗白,活著有什麼滋味!”一面說,一面尋死覓活的,鬧個不瞭。德氏倒忍住眼淚,反來勸解道:“事已至此你倒不必傷心。誰叫你妹妹命苦呢?雖然她受瞭些罪,也不是出於你心。如今你哭會子也是不濟於事,你若急的尋死,作媽媽的又當怎麼樣呢?不如事緩則圓,從哪裡來的,還從哪裡去。少時你找找普煥亭,問他該怎麼辦?生前的委曲,我們也一概不究。既把你妹妹給瞭春英,活是他們傢的人,死瞭是他們傢的鬼。按說我們娘傢,不必過問。誰讓冤傢路兒狹,出瞭這逆事呢!他若是埋在塋地,咱們一天雲霧散,什麼話也不說。不給娘空信,我們認瞭,他若是草草瞭局,拿著我們傢人,當作謀殺親夫的兇犯,我們有我們的官司在。別看是奏結的案子,隻要他們傢裡指出你妹妹劣跡,證出你妹妹奸夫來,就算我養女兒的沒有教育。不然,他兒子死是他們傢缺德,他們傢害的,與我們毫無牽掣。我女兒受屈也罷,受罪也罷,甚麼話我也不說,好好端端花棺采木,叫他小婆婆兒出來,頂喪架靈,咱們萬事全體,否則沒什麼話說的,連普大普二,一齊都給滾出來,咱們是一場官司。”說著,指天劃地的,把小老婆、小娼婦的,罵個不瞭。嚇得常祿也不敢哭,勸瞭母親,慌手忙腳的,去找普煥亭。
將一出門,看見常斌在後,提著個木棍出來,嘴裡叨叨念念,要找姓文的替姐姐拼命去。常祿一把攔住,問他作什麼這樣憤憤?常斌流淚道:“你敢情不著急,我姐姐死瞭,你知道不知道?”常祿道:“我怎麼不知道。你念你的書去,傢裡事不用你管。”常斌不待說完,發狠頓足道:“我不管誰管?這都是你跟奶奶辦的好事。”常祿聽瞭此話,覺著刺心,不由的流淚央道:“好兄弟,你回去瞧奶奶去。不看她老人傢有些想不開,誰叫是我作錯瞭呢。好歹你瞧著老太太,我去找姓普的去,聽他是怎麼回事,咱們再說。”一面說,一面把好兄弟叫瞭幾十聲。兩人站在一處,流淚眼看流淚眼,淒淒切切的哭個不住,好容易把常斌勸住,常祿才慢慢去瞭。這裡常斌過來,坐在母親身旁,仍是亂哭。又勸著母親出頭,別等哥哥辦事,輸給文傢。德氏一面擦淚,聽瞭常斌的話,很是有理,令他在傢看傢,不待常祿回來,自己雇瞭輛車,去到法部門口,等著尚書來到攔輿喊冤。時有湊巧,正遇著部裡散值,門前皂隸威哦的亂喊,裡面走出一輛車,正是左侍郎紹昌。德氏哭著跪倒,連聲叫冤。皂隸等認得德氏,過來問道:“什麼事這樣叫冤?”紹公止住問道:“這不是春阿氏的母親嗎?”皂隸答應聲是。紹公道:“問她什麼事?”皂隸未及答應,德氏使哭道:“大人明鑒,我女兒死在獄裡,文光領屍出去,沒給阿德氏信,也不知埋在何處?求大人恩典,收我們打官司。”紹公道:“你來打官司,有呈狀麼?”德氏哭道:“阿德氏不會寫字,聽說我女兒死,連急帶氣,沒顧得寫呈子。”剛說到此,隻見看熱鬧的,忽的一散,常祿自外跑來,連哭帶喊,隨著德氏跪倒。紹公道:“你是什麼人?”常祿厲聲道:“我來給妹妹報仇,你問我做什麼?”皂隸威喝道:“胡說!大人在這兒哪,還敢這樣撒野。”說著,七手八腳,過來把常祿按住,紹公道:“不用威嚇他,什麼話叫他說。”德氏顫巍巍的,看看常祿這樣,必時受瞭氣來,隨哭道:“大人就叫我們打官司,請看我兒子這樣兒,都是他們氣的。”說著,淚流不止。紹公命守門皂隸、站門的巡警,把德氏母子二人,一齊帶入。自己回至署內,早有審錄司的司員善全宮道仁道,聽說德氏喊冤,忙來打聽。紹公把德氏情由,述說一遍,即命由本部備文,行知該旗都統,傳令文光到案,問他領出阿氏,為什麼不和平埋葬,又鬧得不能瞭結。詢問之後,叫他們調楚說合,切奠為不要緊的小節,又鬧得大瞭。善全、宮道仁連連答應,伺候紹公走後,先把德氏母子詢問一遍,然後行文該旗,傳令文光到案。
次日入署,宮道仁升瞭公堂,先把別的案件,問瞭一回。然後把文光帶上來問道:“文光,你這麼大歲數,怎麼這樣糊塗。人死瞭案子也完瞭,為什麼領屍之後,你又不告訴她娘傢呢?”文光道:“誇蘭達明鑒。阿氏死在獄裡,論理不該當我領。我既領瞭,就算對得起她瞭。”宮道仁不待說完,拍案喝道:“不該你領,該當誰領?”這一句話,嚇得文光臉上如同土色,戰戰兢兢的辯道:“誇蘭達想情,她把小兒害死,小兒的冤枉還未曾雪呢。我再發喪她,豈不是太難瞭嗎?”宮道仁道:“胡說。我同你那麼說,始終你沒有明白。你說你兒媳婦謀殺親夫,你有什麼憑據?知她為什麼起的意,同謀的奸夫是誰?”說著,連聲恫嚇,嚇得文光也慌瞭。本來沒有憑據,隻知道深夜閨房,除他夫婦之外,沒有別人,所以才一口咬定。哪知道內中隱情,卻不幹阿氏的事呢。當時張口結舌,一句話也答不出來。宮道仁問道:“你把你兒媳婦埋在哪裡瞭?是與你兒子春英一齊並葬的呀,還是另一塊地呢?”文光道:“另一塊地。”宮道仁道:“地在哪裡?”文光道:“在順治門外,西邊兒的義地裡。”宮道仁聽到此處,點點頭道:“是瞭,你先下去。”說著,把文光帶去。帶上德氏來勸道:“阿德氏,你們的官司,是願意早完哪,還願意永遠污塗著?”德氏哭道:“願意早完。隻是他不叫我出氣兒,也就沒有法子瞭。”宮道仁道:“我看你這們大年歲,你養女不容易。人傢養兒的也不容易,不能說一面兒理。要說你女兒沒罪,我們也知她沒罪。隻是她親口承認,說是自己害的。旁人又有什麼法子呢?現在她死在獄裡,倒也很好,一來省得受罪,二來你若大年紀,省得惦念她。再說這監禁待質之法,本不算阿氏犯罪,即使而今死瞭。也總算是嫌疑人犯。雖然你親傢文光,沒給你信,然既把你女兒領去,就算是他傢的人瞭,於你們傢門名譽不倒也很好。方才我問他,他說兇死的人不入塋地,春英和你女兒再在兩下裡埋著哩,你意思是怎麼樣?可以說明,我給你作個主。”阿氏德回道:“老爺既這樣說,阿德氏有兩個辦法。我女兒嫁在他傢,沒犯瞭十大惡,他不能死後休妻,替兒嫌婦。若與春英合瞭葬,阿德氏什麼話也不說瞭。這是頭一個辦法。第二個辦法,如果他領出屍去,不與合葬,須在他墳地附近,幽幽靜靜找個地方,阿德氏就沒話瞭。總之我女兒活著,是他們傢的人,死瞭是他們傢的鬼。若說我女兒不貞不淑,害瞭他的兒子,他得有確實憑據,不然我女兒雖然死瞭,我亦是不答應。”
宮道仁剛欲說話,又沉吟半晌道:“話我是聽明白瞭。我把文光叫上來,你們當堂商議,我給作主。”說著,喊喝衙役,復把文光帶來。因德氏在此,文光頭也不肯抬,望座上請瞭個安道:“誇蘭達怎麼交派,領催怎麼遵命。”說罷,低頭下氣,聽著宮道仁吩咐道:“春阿氏是阿德氏的女兒,是你文光的兒媳婦,雖然你兒子被害,究竟那原兇是誰,現在尚未發露。部院裡監禁阿氏,無非為永久待質,姑且存疑。既然是嫌疑人犯,說是文光的傢裡人也可,說是阿德氏傢裡人也無不可。若讓文光領去,居然與春英合葬,未免差一點兒。若令阿德氏領去,算是被罪女犯,亦與情理不合。兩下裡一分爭,全部有一面兒理,依著本司判斷,遵照大理院奏結原摺,還是姑且存疑。春阿氏屍身,既經文光領去,應和阿德氏商酌,設法安葬。兒女親傢,應該原歸夙好。誰叫這一事,並沒有真情發現呢。惟現在阿德氏來部控告,文光於領屍之前,並未通知娘傢,殊屬於理不合。然前案已經奏結,斷不能因此未節,勾起前案來。你們親傢兩個,還要原歸夙好,找出幾傢親友來,調楚說合,兩傢出幾個錢,找個清靜幽僻的地方,好好把阿氏一埋,事情就算完瞭。怎麼說呢,春阿氏生前死後,論起哪一件事來,全都怪可憐的。”這一片語,說得阿德氏嚎慟不止,文光亦灑淚哭瞭。當時在堂上具瞭結,叫兩人畫押完案。德氏淒淒慘慘,同著兒子常祿,回到傢中,找瞭媒人普津,母子計議一回,不願與文光傢裡再去麻煩,知會幾傢戚友,即在安定門外地壇東北角上,借瞭塊幽雅地方,擇日由順治門外義地起靈,至日厚備裝殮。阿德氏母子三人,同著德大舅母、麗格,並幾傢至近親友,一齊來到義地找瞭半天,有義地看管人指道:“這塊新土就是。”於是叫土人刨掘,輕刨瞭一下土,土人噯呦一聲,隻見那塊新土,陷瞭一片。德氏哭道:“你看他的婆傢,多麼心狠,用這麼薄的棺木,一經下雨,焉能不陷。”說著,上人等七手八腳,掘出棺木,隻見阿氏屍身,活鮮鮮躺在那裡。穿一件破夏佈褂,下面光著兩隻腳,棺材板已經散瞭。阿德氏見此光景,噯喲一聲,仆倒就地。常祿與眾傢親友亦都嚎慟起來。慌的德大舅母扶住德氏,又忙告知土人,不用刨瞭,不看碰瞭肉。一面淒淒慘慘走至坑邊,一邊抹著眼淚,來看阿氏。麗格亦隨著過來,揪著德大舅母袖子,嗚嗚噥噥的哭個不住。土人問常祿道:“死的是您什麼人?”常祿擦著眼淚。細把阿氏歷史述說一遍,引得看熱鬧的人,圍住德氏,嘆惜不止。有聽著傷心,看著慘目,幫著掉淚的。土人道:“怪不得這樣淒慘,死的這麼苦,在稍有仁心的人,誰都不忍。那天春阿氏埋後,來瞭個半瘋的人,打聽瞭阿氏的埋所,他打瞭一包紙來,跪在當地下焚化哭瞭許久,不知是死鬼什麼人。聽說當日晚上那人在西南角上柳樹上吊死瞭。後來巡警查知,報瞭總廳。第二天縣裡驗屍招領五六天,因是無名男子,第七日就給抬埋瞭。你看世界上什麼事沒有。”常祿道:“這人的模樣年歲,你可記得?”上人道:“歲數不大,長得模樣兒很俊。看他舉止,很是不俗。昨據街面上談論,說是個天津人,新近來京的。不半瘋兒,也許有點痰迷。”常祿聽到這裡,料著是病魔尋死,與事無關的,因亦不再打聽,隻催上人等著裝殮,不看天忒晚瞭趕來不及。土人一面掘上,常斌下到坑裡,幫著抬杠的撮屍。阿德氏坐在就地,哭得死去活來,不能動轉。麗格前仰後合,亦哭得不成聲瞭。土人問德大舅母道:“昨天有個老太太,來此燒紙,那是死鬼的什麼人哪?”德大舅母聽瞭,一時想不出是誰來,因問道:“來者是什麼模樣?”土人道:“此人是蠻裝打扮,年在五十以外。”德大舅母想瞭半天,不知是誰。正欲細問,隻聽警尺一響,阿德氏與麗格等,又都哭瞭。因不顧再問細情,扶起阿德氏來,攙著上車。常祿兄弟,站在靈柩以前,穿著粗佈孝衣,引路而行。麗格與眾傢親友,坐車在後,一路看熱鬧的人,成千累萬。看著棺上靈幡,飄飄蕩蕩,寫著阿氏的姓氏,無不酸鼻墮淚。是日安葬已畢,有悼惜阿氏生前哀史的人,特在地壇東北角,阿氏墳傢上,銘以碣示:
造物是何心?播此孽緣種。觸塵生惡因,隨鴉憐彩鳳。鴛心寒舊盟,鼠牙起冤訟。我今勒貞珉,志汝幽明痛。又醉漁有詩曰:
天地何心播老蚌,造物有意弄滄桑。
百年一對雙鴛傢,千載秋赦嘆未央。
風雨摧花意倍傷,可憐碎玉並埋香。
韓馮未遂身先死,留得孤墳照夕陽。
一坯黃土掩骷髏,底事而今有幾知?
阿母不情兄太狠,忍教駕鳳逐樓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