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三回  英雄遇赦沐皇恩  義土慈心叨禦賜

第三十三回 英雄遇赦沐皇恩 義土慈心叨禦賜

英雄志氣勇除奸,手段高強不是閑。

戰處蛟龍潛碧海,舞來猛虎遇深山。

卻說金剛因路打不平,救瞭王碧玉,一時力猛,把公子打死,十分著急,人命重大,非同小可,且是提臺之子,隻得見勢就走。天已將晚,心中著忙,肚中饑餓,難以行走,就在村中古廟棲身,日間打過一場,又因路多走瞭,十分困倦,饑鼓雷鳴。自思不合一時粗魯,至把那張公子打死,又想道且喜又與地方上除一害,伏在神臺上朦朧睡去。且說此處正是忠樂村地面,此乃關王廟,十分靈聖,若忠臣孝子,義士烈女到此祈拜,無不靈驗。惟廟小,並無司視看守,隻得村人朝夕香燭供舉。時正三更,那金剛夢見有胡須之人,來叫他有話吩咐。

他不知所以,乃從神人來至一處,但見如殿宇一般,上面坐著一位紅面神聖,乃是漢代關夫子。他上前跪下,口稱:“小人金剛叩見。”帝君命他起來,方敢抬頭。帝君開言道:“惟念爾一點仁義之心,不顧自己受害,代人出力,救困扶危,甚是可嘉。今說與爾知,方今朝廷招賢納勇,爾即往投黃永清傢內,便有出頭日子,日後得志,要盡忠報國,牢牢緊記。”金剛聽罷,再拜叩謝,帝君乃命兩青衣小童,送他回去。路經一個綠水魚池,十分幽雅,正在漫行貪看,不提防被青衣一掌,打落水中,大叫一聲,正在慌忙間,驚得渾身冷汗,原來是南柯一夢,十分奇怪,自思帝君之語,須當緊記。起來向神再拜,其時正在五更,天色將曉。正是

雞聲三報天將曉,月落星稀日漸升。

意欲抽身起來,奈饑餓難忍,手酸腳軟,隻得神臺下再坐,且過片時再走。且說此處正與黃侍郎傢相去不遠。是日正值黃府酬神,傢人搬瞭禮物,來此廟參拜已畢,各往廟外,一時那金剛見人到此酬神,正欲等他拜謝已完,求他賜些酒食,以充肚饑,後見人往廟外去瞭,乃伸出頭來往上一看,看見那三性供在臺上,不顧甚麼,起來大飲大吃,吃得醉飽,復縮在神臺之下。黃府各人回來,見那三牲酒食不見瞭許多,難道神聖吃瞭?斷無此理,必定是偷兒吃瞭。乃四處找尋,隻見神臺下有個大漢在此,料是此人偷吃,喧吵起來,扯那個金剛出來罵道:“你這偷兒,為甚麼在此偷人禮物吃?”金剛不好意思,隻得硬著頭皮說道:“是我一時饑餓偷瞭吃,多謝你。”傢人道:“謝什麼?我與你去見公子。”就此拖扯來至府中,黃府傢人入內稟知永清,永清出來說道:“是哪個人吃瞭我傢敬神的東西?”金剛即上前道:“是我!”

永清把金剛一看,見他相貌魁梧,必不是無用之人,乃開言道:“足下高姓大名,因何如此?既是肚腹饑餓,請再食如何?”即叫傢人再搬酒肉出來,任他一飽。於是金剛大食一頓,食罷,向公子問道:“請問貴人高姓大名?”永清道:“我姓黃名永清,傢祖黃定邦侍郎。”金剛叩頭道:“小人有眼無珠,無識公子,望為恕罪。”公子道:“你姓甚名誰,為何到此如是,說與我知,我自有處理。”金剛乃把救碧玉打死張公子之事,說瞭一遍。黃永清道:“如此說來,義氣堪嘉。現在四處出賞帖,圖形繪影捉你,你不必往別處去,就在我這兒住下,教習我傢人武藝,此事有我在此,張提臺亦不敢到此查問。”金剛喜不自勝,在黃府教習他傢人各式武藝。正是:

英雄暫得棲身有地,奸佞無從捉影拿形。

且說張提臺嚴緝瞭數月,並無蹤跡。一日,訪聞得在黃永清傢中,乃命人求永清將金剛交出,以正其罪。乃喚傢人辦瞭禮物名片,向黃府而來,見瞭黃公子,把名帖呈上,道瞭傢主之意。公子道:“我傢何曾有金剛到此?鐵漢倒有幾個,爾乃回去對你傢大人說知。”傢人無奈,拜辭而去。回至府中,把公子之言,對提臺大人說知。提臺聞言大怒道:”我懼你這黃狗麼?”即傳齊參遊守府千百把總並五營四哨兵丁,殺氣騰騰來到黃侍郎府前,大叫道:“黃永清小子,快把金剛交出,遲則到府搜出,恐怕你這世襲有些不便。”黃府傢人急入內報知黃公子,黃公子吩咐傢人不要理他,諒他官軍人等不敢進來,無奈大呼小叫,人馬喧鬧不已。

金剛忍不住,便向黃公子道:“為小人之事,累及公子如此吵鬧,心甚不安,莫若小人出去與他對敵,若殺退他回去,另作別計,若打輸瞭,另往別處。”公子再三勸止不住,隻得由金剛出瞭府門,手提長槍,在大門口大喝道:“爾這個昏官,縱容兒子白日搶人傢閨女,該當何罪?幸得某傢救瞭這良傢處女,爾的不肖兒子,定要與我相爭,今我將他打死,為地方除瞭一個大害,實為百姓之幸,爾敢來尋我?好好回去,用心報國罷。”這張提臺聞言大怒,正是仇人對面,即命各人上前與他廝殺。那金剛振起神威,殺得那些兵丁敗走而回,張提臺見瞭,急催五營口哨各官一齊上前,把那金剛圍住,戰有數個時辰,無奈金剛寡不敵眾,被官兵生擒去瞭。張提臺大喜,即帶回街中,嚴刑拷問,金剛總是不招。提臺無奈,隻得交與本縣李連登審問,務必要拷出真情,認瞭口供,方能請王命正法。

再說永清自金剛被捉,令人訪問,知是叫李知縣審問,自思李連登與我甚厚,不若到他衙中說情,若能救他一命豈不是好?吩咐傢人備轎,來至縣衙前,命人傳瞭名帖。李知縣聞得,急整衣冠,大開中門,迎接入去,分東西坐下,李連登道:“不知公子到來,有何見教?”永清道:“父臺大人,今因晚生傢中金教師,不知與張大人有何仇隙,以至起兵馬來合下,活捉他來,聽是交與父臺大人處審斷,未知曾否審出明白,望祈示知。”李知縣道:“聞那金剛與王全交好,因張公子與王全不相投,故此金剛將張公子效貴打死,投在貴府,妄為教師。如今事情重大,明日請公子到來,並通知提臺,著人一同會審如何?”永清道:“總求父臺大人原情辦理就是。”說瞭辭出,次日一早到衙,李知縣即令人請張提臺著人到來一同會審,張大人即著葉遊府到知縣衙門而來。黃永清公子也到。即提出金剛來審。那金剛恐連累黃公子,他就從頭說明。知縣無奈,隻得錄瞭口供,回復提臺,候令處決。黃公子辭別回府,葉遊府亦回。

且說天子與日清遊過瞭許多熱鬧場中,一日,偶然想起黃永清等,正欲到他府中一探。日清引路來至黃府,傢人通報,永清急忙穿衣出來跪接,天子入內,坐下道:“嗣後便教叔侄相稱,行叔侄禮罷。”永清點頭,即喚傢人備瞭酒膳,席間永清把金剛之事,對天子從頭說瞭一回。天子聞言怒道:“如此之人,死有餘辜,那金剛乃義氣忠勇之人,待朕明日即行發旨一道,與莊巡撫大人,令他將張提臺拿住,待朕回朝,自有發落。並將金剛放出,賞瞭李連登道銜記名,遇缺即補。”是晚把旨意寫瞭,次日吩咐周日清快去莊大人處投呈。正是:

英雄運起逢恩赦,奸佞機謀枉設施。

次日,周日清領瞭聖旨,到莊大人處,令人傳報,莊巡撫即換衣冠,排開香案跪接。日清開讀詔曰:

奉天承運皇帝詔曰:朕今遊歷江南,為表揚忠孝,削除奸佞起見,今訪得張提合縱子行兇白日搶奪良民處女。其子已死,無足追究,即將提臺拿問進京,候朕回朝發落,並賞李連登道臺記名,遇缺即補。速將金剛釋放。欽此。

莊大人聽詔已畢,即與日清一同坐下。茶罷,日清辭別而去,回來復旨。莊大人即排開香案,依詔行事。且言金剛出瞭縣牢,向知縣太爺謝過,即回至黃府,向公子叩謝。公子道:“此乃當今仁聖天子放爾回來,快去見駕,叩謝天恩。”於是金剛急上前叩頭。天子將武經韜略一一盤問於他,金剛對答如流,聖上大喜,即封瞭遊府之職,手詔一道,命他往莊巡撫處驗過,俟有缺即補。金剛叩頭謝過,又向周、黃叩謝。這黃永清排下佳筵,又命人請張、李二公子到來暢敘,張禮泉與李雲生一同來見天子,叩頭跪拜。起來一同入席,談些詩賦,諸人俱應對如流。仁聖天子想起他眾人是富貴忠義之人,即命人拈文房四寶來,寫下幾個大字,與張、黃、李三人看。各人上前看時,見寫得筆走龍蛇,十分佳妙。寫瞭遞與黃永清等,永清等接過謝恩。給水清的是四個大字“江南義士”,上面寫著年月日,禦筆親題。那張禮泉一個大“壽”字,李雲生也是四個大字“義播江南”,亦有年月日,禦筆親題,各蓋禦印。三人接瞭,再拜叩謝,十分喜悅,即命人請木匠雕刻,上匾於門前。是日酒至更深方散。永清侍候聖天子在窗前玩月,正看得高興,忽聽一段悲怨琴聲,如怨如慕,如泣如訴。正是:

風清月白當窗夜,琴韻悲歌數裡揚。

不知悲歌從何而來,且看下回分解。

《乾隆下江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