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回 陡題名喜聯待詔
詞曰:
羅衣拾得桂枝香,透出春風兩袖涼。
翰苑已曾添國士,瓊林未許伴嬌娘。
知逢樂事悉多少,止為情深恨短長。
漫說蟾宮花樣巧,宮袍早被淚痕傷。
三位女郎,隻因一句風聞,弄得拖泥帶水,比當日三人一處,愁緒相憐,幽懷各揣,倒算做黃柏樹下彈琴。今日忽然四散,雖各借得一枝,眼眼生人相對。即花盟之事,事出創聞。若遽吐露一番,也未免驚人耳目,說這班多事青樓,原屬妖怪,反不使人知重瞭。隻得隱而不言,各各待緣覓巧罷瞭。因思三生,既是科目中人物,姻緣又該配瞭才女。有造物為主,何若故為離間,而必使之流離瑣屬,幾至隕命乎!據說起來,都是天不做美,以至於此。此古分所以有搔首問天之難,與天高莫訴之恨也。殊不知他們,若不是這一番遭危構隙,涉險傷生,直到那個萬分至極之處,怎顯得倚妝三個是直正節婦,麗卿三個是的確情郎。故此也不要把天來一味埋怨壞瞭。正是:
不是一番寒徹骨,怎得梅花撲鼻香。
這二句詩,極是的確不破之論。必要受得過前這一番霜雪,方許你受享後頭這一段香酸。這是甚麼緣故?總不過欲磨煉儆勵之,以堅其志,而幻其緣,說不得不是蒼天的好意。卻是為何?如今人果生來,既有十分儀表,又有十分才具的,斷該默受天之制度,不可拗逆。然而究竟難測,豈無扼腕。試看蕉鹿存亡,皆因夢設。塞翁得失,豈足全憑。四書中已先說過,修身俟命,不可行險。切不可把這兩句,便做腐語看成。至於做官的,肯做義夫。為妓女的,能知節俠,是這樣一種人,就是天亦無可奈何得他。所以老天決不將這口氣,去難為那些庸碌之人,而庸碌之人倒單隻怕天去難為他。老天又必欲盡力去處置那些崖岸之士,而崖岸之士偏不怕天去處置他。要知自已的文光籠罩在九天之上,所謂石破天驚逗秋雨,豈是無謂。唐六如陶情山水,間賣詩文,不意此種曠遠高致,已為倚妝想到。如此活計,較之當爐沽酒,抱瑟調箏者,大相懸絕。
話說倚妝全虧水府送入宦門,便曉得舟中義父不是別人,就是前日處分花案的察院。他居傢正直,無意為官,怎不使人傾心敬服。但隻是倚妝心裡,總沒有一刻不想著麗卿,故此悉眉不展。又念著文娟、弱芳,不知飄零何處,好生放心不下。
彼時,易水在姑娘傢裡,已略有影響,曉得倚妝出避的消息,但不曉得其中這一段生生死死,驚天動地的緣由。一日,正在書房中尋思含淚,因作《長相思》三調拈之壁上。
其一調:
茶滿匙,酒滿匙,架上圖書幾上詩。昏昏睡起遲。花一枝,月一池,夢到關情人不知。相思知幾時?
其二調:
風有聲,雨有聲,風雨無心愁自生。蕭蕭夢不成。度黃昏,眼黃昏,因甚月無痕。陽臺何處尋?
其三調:
月也單,人也單,月影無聊人影寒。愁來風雨殘。別無端,見無端,別處誰知見處難。風波頃刻間。
正在悲痛之際,不覺身子困倦,憑幾而臥。忽聽得叩門之聲,易水隻得拭去淚痕,啟門觀看,卻原來是姑娘到此。易水連忙迎接,進來坐定姑娘說:“我聞得宗師已行牌按臨科舉,想來孩兒本省已該科舉瞭。論起理來,還該回到本處應試,但隻是路途遙遠,放心不下,不如替你納個卷子,就入籍在我這裡,再為童子科一試何如?”易水隻因故鄉決難出頭,正欲如此,遂滿口應允。即著蒼頭備辦試卷,連赴府縣考試,俱蒙取錄送道。不隔得一月,宗師考畢,將魯昭取作批首,又準應試入常到傢歡天喜地,姑娘設席稱賀,自不必言。
到瞭七月初頭,槐黃桂發,舉子匆忙。易水隻得辭瞭姑娘,竟往杭州應試,又好取便打探倚妝消息。拜別慈嶂,即日束裝起身。姑娘見他說要去科舉,這是一樁美事,也不款留。隨即喚幾個老到傢人,收拾行李食物,差撥蒼頭隨行服侍,一同司茗出門。雇瞭一隻船,竟到杭州貢院前,賃下一間小寓。
易水一到寓所,哪裡肯一刻坐定,終日尋思探聽蘇州來往客人,體問倚妝究竟下落。正走到貢院前西橋直街上,隻見一個大香館在那裡,裡面擺著許多的古董。桌上放著一個好白錠的香爐,爐內燒著一塊好香,甚是精致可愛。易水抬起頭來,看見招牌上寫著”蘇州香館”四個字,正中機謀,就挨身進店,假做買香的名色。討得香目出來一看,上面開載無數龍涎、安息、俺叭、沉速、西域夷香等樣。易水接口閑問那店主人道:“貴處近有甚新聞嗎?就是那前年餘秀才的事,可是怎麼樣結局瞭?”那店主人打著鄉談說道:“羅個餘秀才事,勿要提起,儂害得介人勿淺哉。個也鐵消話渠,又阿是晦氣得勢,撞著一個往蘇州經過個奢個官員,曉得子奢花案個影響,到子京通話個樣事,又有那聽見個勿知個頭豬纏錯子話得價厲害兇險得勢。
真個是:
點水能興千迭浪,電光惹起一天雲。
把個一班兒女娘都驚走子他鄉遠處去哉,半點勿知下落。真是個書呆弄出奢個把戲,如今連餘秀才也勿知走到羅裡去哉!”易水聽見這一番說話,渾身好似水浸的一般,冰骨死冷,莫知所措。呆瞭半晌,一字不回,紮掙回寓。未離數步,一跤仆地,驚得那過往居民都攢做一堆來看,認定是這相公必是吃酒醉瞭。幸喜傢人接著扶歸調治,不在話下。
不知不覺,又到瞭八月初八。正要進場的時節,還是帶著病,隻得勉強裝束,進院聽點。三場已畢,眾人隻見他哭哭啼啼,不知為著甚麼。隻有司茗心裡明白,也隻做不得知,假慌做一團。看起來,《西樓記》中有一個泣試的於郎,《綰春園》內有一個病試的場主,總來哭也徒然。不知他們隻是要哭,想這兩個人一哭,畢竟僥幸得中,還是會哭的便宜。故易水也在這考場中學哭其試。
要曉得,如今進場的,那一個不哭出個苦水叮咚來。此又是不濟事的膿包,哭殺瞭也不中用。我勸他,不如在場裡嘻笑介兒,東張西望的,過瞭一日,腔著投遞白卷。隻落得騙吃幾碗糙米飯,拿幾個大饅頭回來,為閭裡光耀,說我也觀場的天話也好。易水此番,哭瞭出場。
到得揭曉這日,報子打將進來,卻報中瞭第四名經魁。可見人的功名,遲早自有一個定數。先年餘麗卿中瞭第二,隻因房師賭氣,決要中元,留到下科。豈知又隔數年,歷盡許多艱苦,倒反中落瞭兩名。今日既中,免不得備些鼓樂馬匹,往佈政司吃宴。易水正騎著馬行到清河坊,一路想起前年宴上,被按臺來拿的故事,又哭將起來。跳下馬,也不去赴宴,竟路回下處,叫些傢人去收瞭鹿嗚筵席。次日一邊打發傢人回去報喜,一邊勉強答應這些舊例,殊不耐煩。竟叫船回到衢州,拜謁姑娘。此時受賀開筵,另有一番闊綽。總是這些都不在易水心上。
過瞭月餘,易水忽然想道,倚妝既已出外,我不如趁此機會上京會試,一路體訪,有何不可。易水一想,想起這個念頭,好象心裡火發的光景,一刻也過不得。隨即走到堂前,對姑娘說:“孩兒身子多病,不耐長途辛苦,意欲早赴公車,漫漫趲行,還好耽延自在。告過母親,便好收拾行李,即日起行。”
那姑娘憐惜病軀,再三勉留不得,隻得依他。臨行囑咐,甚是依依不舍。惟願路途小區,以慰遠慮。若是再得僥幸聯捷,端候泥金報喜。當下整備船夫,鼓吹餞送。未免又有那一班是親非親的,聽見易水要上京會試,一齊上門,肉麻拱闊勢利光景,送到岐亭拜別。便即掉舟長行,一路唏噓,日無寧刻。正是:
山路崎嶇,盡是悉腸回轉。 江流蕩漾,渾如淚眼揮成。
不多幾時,已到京華,安頓寓所,場期正未。易水也無眼看書,也無心拜客,終日在街坊上東走西踱,何曾見倚妝一些消息。忽地癡心起來,說道:“莫不是他們走出紫塞重關,上西天去?我不如竟趕到關外,奔上西天。情願不赴春闈,欲窮日出之邦,整備梯天之具。但隻是一說,萬一關外多有攔阻,天上亦生攔阻,天上亦生妒忌,那時空走一個周圍,沒處去打聽真實信息,走得轉身,又是遲瞭。況我去尋他,他亦必要來尋我。萬一到在近地,兩邊錯過,卻怎麼好?”又想一想道:“他們止是風流小過,有甚大事,天必不替我作對,人必不與他為仇。誠可格天,真能泣鬼。譬如今人到普陀山,拜褥至誠到十分處,一般也看見觀音大士,真身出現的時節。我隻是耐著心兒,在這裡密密的多方緝問,就憑他地角天涯,也少不得有尋見他的日子。”正是:
不將辛苦易,難遇有情郎。
話分兩頭,卻說蘇州按臺巡瞭兩差,升受京臺,正點著會試分房。要曉得做執法的官,既是光明正大,做典試之主,自然鑒空衡平的,想他本房所取,定是數一數二的秀才。不期春闈榜畢,易水中瞭進士,本房就是前任的察院。赴宴這日,不覺又添瞭許多儀從,決不把你象前日吃鹿嗚宴的時節,半路上跑瞭回來。
正在宴上,看見張又張、梁思遠都各由本省中式,各各聯捷。今在席間相會,三個且不說做瞭同年歡喜,卻是哭做一團,隻問弱芳、文娟消息若何?我們去後事體怎麼樣瞭?老弟為何改瞭名姓?易水細細告訴一番。又張道:“千裡同心,真如鐵石。我輩隻為情字羈遲,夙懷耿耿,愁緒悠悠,直到如今,不敢背約。如今既又鄉會同年,情趣愈密,正好去尋訪消息,以遂生平大願。三個同叨兩榜,聊慰寂寞,可謂不幸之幸。”及至說到三位才女尚屬烏有先生,卻有千般苦腦,萬種熬煎,照舊是幸中不幸,以此面面相覷,叫做流淚眼觀流淚眼,正如斷腸人送斷腸人。
卻說遠思殿試二甲第二,選瞭江南淮安府推官;又張殿在三甲,選瞭山東兗州府滋陽縣知縣;易水中瞭探花,考選翰林,留在京裡。梁、張隻得沒奈何別瞭易水,吏部領憑,各去到任,一路訪問文娟、弱芳下落。易水在京裡,他忘卻自已是一位官兒,終日東遊西蕩,隻在街上閑串,打聽倚妝消息。
不期一日,正走得身子困倦,坐在一人傢門首。隻見一個篦頭待詔走將來,喚易水一聲老爺,說道:“小的是蘇州人,流落異鄉,做些低微手藝,爺可要服侍嗎?”易水聽得是個同鄉,就問他說:“你既是蘇州人,緣何流落在這裡?”待詔道:“小的本貫原是徽州府,一向在蘇杭做些賣買,久往姑蘇,習慣鄉談,故此人都叫我是蘇州人。隻因消折本錢,回去不成,流落在這裡,止剩得一雙光手趁活。”易水道:“既是你在蘇州日久,何不趁便歸鄉?”
待詔道:“別人面前,小的也不敢說,聽得爺的聲口,象是同鄉口氣。面貌倒有些象前一年那姓餘的相公,那相公考試甚麼女狀元,正在那裡吃宴,卻被本處地方一個光棍,首告在察院衙門,說他謀反大逆。那察院老爺登時差兵拿獲。幸喜沒有憑據,他又預先不知怎麼曉得逃脫走瞭。隻拿得一個醉漢,把他正瞭法,其餘都不究起。後來又聞得京中一個兇信說道,花案人犯,聖旨提拿。驚得那日在席的一幹女娘,瞞著各傢媽媽,都是東分西散,不知何處去瞭。正是小的的晦氣,一向小的原在他老媽處走動,與他老媽相與的至交。那老媽無可奈何,特地央我趕到前路尋覓。一路追尋蹤跡,卻有些風聞消息,隻得順路隨行,要求實耗。哪裡知道,那三個女娘都是不會行船慣的,一時風水不便,都一齊翻下水去淹死瞭。”
易水聽見他說淹死兩個字,三十六個齒牙對對廝打,直聲叫將起來說道:“他三個難道當真死瞭?你又不曾尋著他的船,如何曉得他死是實信?”待詔道:“這有個原故,小的那日在飯店裡正好撞著他的駕長,說起根由。那駕長是個識水的,他從水裡逃出。因沒瞭船,又無生意,故此偶湊,都在京中歇宿,所以得知。”易水道:“你可曾尋著屍首不曾?”待詔道:“茫茫大水,一下水就浪拍滔天的去瞭,叫小的哪裡去尋他,倒反把小人一身也流落在此。還可憐小人的妻兒妹子,見小人不回傢去,又沒音耗回來,隻道小人是個薄幸的王魁。尋著三個女娘,拋撇妻兒老小,另投別地快活去瞭。連忙搭瞭便船,一路趕來,不料中途又被劫搶散失,不知下落。可憐水災盜劫,接踵相遭。既為餘秀才壞瞭媽媽一傢,又因餘秀才坑瞭小的一傢。分明是一邊以風流考試,將一班狀元、榜眼送入龍宮;一邊以女伴孤棲,勾瞭我妹子妻兒同歸水府。隻落得小人單身無倚,幾希乎做瞭一個鄭元和沿街求乞的榜樣出來。還虧學得這件賤業趁食糊口,不到寸言反依的田地。”
易水聽他這一番說話,又若又氣又慚又愧,不敢高聲就哭,也沒意思對他,又不好把別樣說話回頭,隻得問道:“你今肯跟隨我嗎?我不是別人,我就是翰林院魯老爺,餘相公是我好友。他累瞭你,我肯認帳。明日待我尋還妻子與你,你卻意下如何?”待詔連忙叩頭說道:“低微肉眼,不識貴人,隻求老爺收留,小的終身有望。”易水道:“你既跟我,你可認是我的舊役,取名魯留。義取相留之義,不比流落之流。”
易水心下暗想道:“怪!見得我尋來尋去,尋不出一些消息。倚妝既為我身死,我怎肯負彼深情。寧可斬我宗祀,此生決難再娶。”一徑帶瞭魯留同回下處,才敢放聲大哭一常就設立一座牌位供養。對面擺著兩張椅子,每日三餐,好象對活的一般,同吃同坐。替他說一番,對他哭一番,淒淒慘慘,好不傷心。還哪裡數得著《荊釵記》,十朋祭江,南一套,北一套,絮絮聒聒。
一日,易水嘆口氣說道:“人生在世上,一個妻子也還消受不起,還要妄想做什麼官。待我明日入朝,上他一個給假省親的本兒,無論聖上準與不準,且回傢去,一路也好尋覓倚妝骸骨,日後也好替我合葬一處。難道生既不能夠與之同衾,死又不能夠與之同穴不成。萬一沉坦日久,不能識認出來,無窮之恨,如何是好?我魯昭不但終身不娶,終身也誓不做官的瞭。”
到瞭第二日五鼓,正當早朝時分,易水果然上瞭一本。聖旨倒下,幸而恩準給假一年,假滿還朝敘用。連夜起身回來,正是:
愁成不覺淚珠流,拭淚焉能拭我愁。 哭到斷腸天欲裂,宮袍何事苦相留。
倚妝孟浪舟逃,激就一時癡想。媽媽倩人追訪,徒然日夜牽腸。勢所必然,情所必致。但待詔被盜一段緣由,不知是真是假。我曾見那徽州的風俗,男子慣在外方生意,幾十年不轉傢鄉。或有新婚離傢,白首未歸的。或有子幼相別,到老不見的。那曾見有妻兒子女,終日奔波往四方尋覓的事。還隻是他一向住在蘇州,習慣瞭蘇州空頭的口談,來騙易水也不可知。見得我是個無妻無子的人,又沒本錢,又沒靠傍。是治歧必先之人,為嫂溺必援之事。那知正說向真正餘生,安得不收留帶挈。但隻是餘生試花逃難,尋花棄職,未免一生結果,都在花業裡頭。此亦是人生第一件絕大暢快事情,但不知相逢何處耳?依我打算起來,多少詩雲子曰,才博得脫青掛綠。卻被一個模糊情字,竟慨然準折過瞭。世上哪有這個癡子,易水業已為之。再看下文可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