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六回 奉聖旨大經略班師 顯神通老道人作法

第四十六回 奉聖旨大經略班師 顯神通老道人作法

話說寶珠奉瞭聖旨,擇定五月初十日壬辰班師,大傢收拾啟行,歡聲雷動。寶珠就帶皇子撒鈴到京為質。苗王送瞭一分大禮,王妃也有禮物送與紫雲,都是明珠美玉,翡翠珊瑚,說不盡奇珍異寶,約值數百萬金。墨卿以下各大將鬱有饋贈,大犒三軍。

初十日天明,放瞭九通大炮,拔寨起程,苗王要送出界,寶珠也不謙讓。才山瞭城,苗王早預備酒席,寶珠、墨卿略略領情。瞥見左首有座大山,一面峭壁,寬平如鏡,下面有塊石碑,寶珠叫人捫苔剝鮮,看瞭一遍,原來是他乃祖文清公平南立的。寶珠傳令,約住三軍,要瞭筆硯,寫鬥口粗一行大字,吩咐快傳石工,勒在石壁之上,要即日成功。眾人看寫的是大經略松氏寶珠,同副帥李文翰、胞弟松筠、大將松勇等,平南到此,時年十有八齡,下書年月日時。石工忙來動手。軍令最嚴,誰敢怠慢?不消半日工夫,就刻成瞭。寶珠到峭壁前一看,微微而笑,照樣寫瞭幾張,叫左右在獅子口以及各隘口地方,都刻其碑。吩咐已畢,就教起馬。這回是按站而進,過向陽城,到天門嶺,前隊離落花溪不遠,就傳令安營。

次日,寶珠帶瞭松筠、松勇,八員傢將,兩個書童,到楓山前天妃宮來。未到廟前,見人山人海,寶珠詫異,教傢將開路。眾百姓知元帥到來,大傢拜伏於地,喊道 :“元帥到此,我們眾百姓有福 。”寶珠不解,到廟門前下馬,見高搭板臺,道士坐在上面,看見寶珠,忙迎下來,呵呵笑道 :“山人算定花史必來,早為預備,已經作法三日矣 。”邀寶珠進廟,仍在茅屋中待茶,老道士道 :“山人已佈下地網天羅,諒這孽畜,無處可逃。

至於怎麼擒拿,全在花史裁處 。”寶珠道 :“還求老先生賜教 。”道士笑而不言。坐瞭一會,寶珠起身告辭,道士送出茅屋,就不送瞭。松筠道 :“這道士太居傲,怎麼遠送一步都不能?難道哥哥這身分,他還看不起你嗎?”寶珠道 :“仙傢閑雲野鶴,豈為世俗所拘?你休得胡言取罪 。”大傢回營。寶珠就同墨卿商議捉蛇,墨卿道 :“此蛇既已成神,你我何必去惹事?聖人雲:鬼神之為德,其盛矣乎?我等凡人,不可不敬的 。”寶珠又好笑,又好氣,道 :“虧你還記得幾句書,引來做個證見。我也不耐煩同你講話,看你一天過是一天,總由於膽子太小,各事看不透澈,心想多事不如省事,就拿詩雲子曰來搪塞,可是不是?”墨卿被他幾句話說笑瞭。

次日大早,叫瞭許多百姓,問蛇的窟穴。百姓說 :“在楓山背後,有個石洞,蛇就在裡邊 。”寶珠吩咐引路,派瞭五千兵丁,準備毒箭火槍,在山下埋伏,點五十名精勇,取出葫蘆裡紅藥,各服少許,可以避得毒氣,用茅草點著瞭,放煙望洞裡薰去。

約有半刻工夫,蛇在洞裡飛將出來,頭比甕缸還大,通紅兩個眼睛,如燈光閃灼,身子有幾十丈長,腰大十圍,在空中風聲如吼。忽然口作人言,叫道 :“寶珠丫頭,你死期將至,尚不自知,而反與我為難耶!你如此好殺,又為情欲所迷,恐閬院瑤臺,不能容你這婬賤也 。”話未說完,松筠一冷箭早到,正中蟒蛇左目。寶珠大笑一聲,令下紅旗一招,眾兵丁發聲喊,火槍毒箭,一齊放來,百姓也在山下叱喝助威,蛇要騰空,竟不得上去,在空中擺尾搖頭,盤旋不已,見人多瞭,又不敢落下來,整整兩個時辰,才落在山腳下,滾瞭一個十畝田的深坑,死在地下。松勇上前,割下頭來,取進大帳,劈開來,果然一粒大珠,光華射目。寶珠大喜,交與紫雲,同花神圖等件,一並收好。又來天妃宮致謝老道士。到花神祠看瞭一看,發心修理,傳工匠看過,估瞭價目,寶珠等不待落成,就發瞭銀兩,留下二員偏將,二名傢丁督工,自己等開工破土,就要起馬。眾父老百姓,感激寶珠除瞭後患,就將蟒神廟改成寶珠的生祠,收飾得煥然一新,塑瞭寶珠的小像,建立石碑,後來添瞭許多曲檻洞房,到成瞭一個名勝。

且說寶珠行瞭好幾日,才出獅子口,苗王又備酒席相送,眾兵將都有重賞。寶珠同他作別,勉勵瞭一番,苗王唯唯聽命。不免同兒子哭別一場。寶珠帶瞭皇子撒鈴上船,又吩咐邱廉等囚車,小心在意。眾將兵馬,大傢棄岸登舟,放炮奏樂,天明開船。不日已到臺灣,許多將士官員,欣然來接。寶珠進城,歇瞭三天,吩咐地方官好生守護要地,就著李文虎署理彭湖總鎮,發瞭令箭,傳諭各城守將,凡是本營兵丁都教在省城取齊,著松勇到泉州去接公主。寶珠此回不走原路,由澎湖水道過來。

行瞭幾日,已到金橋口駐紮,趙瑾等各將官領兵都來參見,督撫請瞭三天酒。寶珠立意起程,將士兵馬,俱皆上船,共有三十五萬大兵,連奪來海寇的船隻,都坐滿瞭。督撫司道備酒送行,寶珠概辭。碼頭上車填馬塞,還有些百姓,執香跪送,大小船隻,開著水道,好不威風。制軍隨營伺候,各官送到交界,唯有劉斌感寶珠提撥之恩,又送一程,寶珠再三相辭,劉斌依依不舍,痛哭叩頭而別。浙省早有官員來接,送禮的,求見的,不一而足。船頭上紛紛奔走,擁擠不開。寶珠倒厭煩起來,一概不見。無事就請公主過船閑談,公主問父親消息,寶珠不講實話,隻說邱廉逃走出海,追之不及,公主將信將疑,也不好深問。船到杭州,好些本族親友來見,竟有許多不相識的,依仁也回傢去瞭。寶珠、墨卿兩個,迎親族,會官員,整整忙瞭大半天。次日督撫備瞭執事伺候,寶珠、墨卿上岸,各坐一頂簇新的綠呢大轎,開鑼鳴道,排齊隊伍入城,先拜督撫,又到各親族處,走瞭一道,司道以下,就是差拜瞭。這位撫院,是寶珠的年伯,論親戚其實是個舅公,第三日請寶珠下頓,不得不擾。各親眷及本傢,個個相請,寶珠推辭,總說聖命在身,不能耽擱。第四日,就同墨卿、松筠下鄉祭祖,由督撫起,各官都去陪祭。儀仗旌旗,好不榮耀,轟動許多百姓來看,都愛殺瞭。說松府裡本來仁厚,做瞭好幾代的官,又生出這種好後代來,好個品貌,小小年紀,立瞭大功,已經出將入相,將來不知升到什麼位分呢!不題眾人七嘴八言,寶珠謝別各官回船。第五日,撫院請西湖遊玩,寶珠是在京都生長的,久聞西湖好景,原想去逛逛,況是年伯相請,也不便辭,因為墨卿昨日下鄉受瞭些暑,在船養息,早已拿帖去辭瞭,就獨自行到湖上來,各官早在湖心亭恭候。亭前搭起一座長橋,撫院知寶珠年少奢華,收飾得十分富麗,滿亭中張燈結彩,掛紫懸紅。各官見寶珠到來,忙接瞭進去,敘禮坐定獻茶。莊撫臺舉手道:“年兄年少俊才,風流逸品,英風蓋世,功名貫天,為當代之偉人,作中流之砥柱,華夷仰望,朝野共瞻,聖天子眷註方新,老夫輩望塵莫及 。”寶珠道 :“小侄才疏學淺,襪線鉛刀,聖天子謬附兵權,濫邀簡任,猶幸將士用命,僥幸成功,全仗聖天子之威靈,老年伯之庇蔭 。”二人談笑幾句,又應酬各官一回。此時天氣正暖,亭中窗格齊開,一陣陣荷風,香生滿座,莊撫院請寶珠四面玩賞。莊撫院道 :“老大同尊翁是二十年詩友,唱和極多,每當月夕花辰,狂歌豪飲,如今賤齒加長,彩筆還不敢復向騷壇馳騁矣。年兄英年風雅,傢學淵源,定然七步高才,何難八叉得句?況景物因人而盛,若不贈以佳句,徒使湖山笑人 。”寶珠道 :“小侄賦性愚頑,久慚博雅,年來軍務擾攘,筆硯荒疏,何敢在尊長之前,亂塗亂抹?”莊撫臺道:“休得太謙 。” 教人送上筆硯。 寶珠笑道 :“小侄放肆瞭,隻得勉強成章,聊以應命罷 。”提起筆來,寫瞭幾句七絕:

雙塘煙水一痕新,花影衣香辨未真,

生恐鴛鴦不成夢,多情猶是采蓮人。

月照雷峰起暮潮,平湖風景自迢遙。

蘇堤楊柳年年綠,杯酒何人話六朝。

寫罷送與莊廷棟道 :“小侄鄙俚之音,未免班門弄斧耳。”撫臺朗誦幾遍,大贊道 :“陽春白雪,俊逸清心,非有仙才,何能若此 !”就遞與司道各官傳看,大傢拜服,痛贊一番。寶珠道:小侄在蠻中候旨,終日消閑,不揣冒昧,學寫一幅出塞圖,欲求年伯的大筆,贈以名言,借一字之褒,加他終身之榮耀 。”撫臺道 :“但恐俗語村言,不足揄揚盛美,何不就取來大傢瞻仰?”寶珠忙著傢將回船去取。少刻取到,各官起身同看,畫著許多兵將,擁護一個美貌郎君,就是寶珠的小像,寫得豐致翩翩,花容絕代,是個出征的光景,各官嘖嘖稱羨。上邊已有兩首七律,是寶珠自己題的,撫臺吟道:

海上妖氛一掃空,指揮如意笑談中。城頭畫角吹昏黑,篋裹金刀帶血紅。虎帳陳兵遲夜月,龍池走馬動秋風。功成不作封侯想,聊盡愚忠慰九重。

江上樓船海上波,將軍百戰靖幹戈。窮邊歲月朱顏改,大漠風沙白骨多。碧血初滋新草木,烽煙頓失舊山河。傷心自是澎湖水,夜夜悲鳴喚奈何!

莊撫臺吟罷,笑道 :“寶珠在前,老夫如何著筆呢?”寶珠道 :“小侄俚句,隻算拋磚引玉 。”撫院略為思索,提筆寫道:

威名赫赫驚朝野,百戰功勞汗馬矜。陰風慘淡陣雲昏,一聲長嘯安天下。腰懸金印督南征,泠泠草木皆甲兵。荒崗落日昏無色,敗葉西風戰有聲。一載功成奏凱歸,歸來得意馬如飛。眼前報到捷旌旗,脫卻征衣掛錦衣。先聲奪人動天地,凌煙閣上標名字。封侯端的是英雄,而今方遂男兒志。

莊撫臺擲筆,大笑道 :“老夫拙句無文,年兄不可見笑。”寶珠看瞭一遍,深深一揖道 :“年伯深心見愛 ,未免濫譽過深 。”各官交口附和。撫院定席,各官依次坐下。飲到未末申初,撫臺吩咐移席湖船。綠水迢迢,清風習習,香生幾席,涼爽衣襟,各處遊賞,飲酒暢談,直到月上花梢,寶珠才謝別撫臺,打道回船。紫雲接住,問問西湖風景,寶珠道 :“水秀山青,花明柳媚,果然名不虛傳。明天制軍請我遊城隍山,意思後日請你同公主,借雲林寺燒香為名,也去逛他一天 。”紫雲笑道 :“我不去罷 。”寶珠道 :“這等名勝地方,不輕易有得見的,去逛逛何妨?”紫雲道 :“後日再看光景 。”第六日,寶珠去遊城隍山。李墨卿、松筠、又庵隻帶幾個傢將書童,微服到西湖遊瞭一天,倒還比寶珠遊得暢快。第七日,寶珠一早就傳諭一府兩縣,吩咐到靈隱寺趕逐閑人,伺候紫雲去拈香。不知紫雲去是不去,且看下文分解。

《蘭花夢奇傳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