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回  有錢時醉漢偏醒 遇難處金蟬脫殼

第十二回 有錢時醉漢偏醒 遇難處金蟬脫殼

詩曰:

性躁多應致蹶張,勸君何必苦爭強。

楚猴秦鹿群蹤滅,漢寢唐陵衰草黃。

鬥智儼同螻蟻合,奮身不異蝶蜂忙。

縱然銳氣沖牛鬥,松徑泉流臥石羊。

當夜,若素小舟歇在尤傢門後首私河裡,娶親的大船歇在南邊官塘上。衾兒抬到舟中,還是黃昏。厙公子心上如獲至寶一般,又怕大娘知風生事,就對水手說:“吉時尚早,你們一邊飲酒一邊放船。”眾人乘著興頭,篷大水闊,一溜風,頃刻行二十多裡。

到瞭子時,審文喚伴娘,扶新人出轎。燈燭輝煌,衾兒偷眼看時,吃瞭一驚,正是前日他罵的麻胡須。懊悔不曾帶得裁紙刀來。見儐相掌禮,審文對拜,如夫妻禮數。扶到房艙,飲過合巹,坐在床上。審文喝退眾人,閉上門兒,替他取下珠冠,笑道:“小姐,我與你好緣分也。”把燭一照,半晌道:“呀,你不是小姐。”衾兒低頭不答。審文雙手捧住衾兒的臉,向火一照,道:“果然不是,掉包瞭。你好好對我說。”衾兒道:“你叫是就是,叫不是就不是,難道一個人變做兩個?”審文見他鶯聲嬌吐,欲心火熾,就親瞭一個嘴,替衾兒脫衣道:“我前日廟中見小姐,是龍長面,你是粉團面。你又罵我一聲,我今且抱你瀉瀉火,償瞭罵我的罪過,不怕小姐飛上天去。”把衣裳亂扯。衾兒聽見這話,已知難脫,隻得騙他道:“今早月信初來,請緩一日罷。”原來審文素愛潔凈,最怕這事。聽得,手軟瞭。卻又掃興不過,發狠起來。喚齊傢人並女伴,齊下瞭小船,趕回舊路。無奈逆風,行到尤傢,已是半朝。

且說卜氏,曉得丈夫不肯作傢,藏起財禮銀二百兩,待他酒醒,把上項事對丈夫說知:“如今若素存銀四十兩,送你買酒吃。他既走開。倘厙傢來追究,是賴得過的。”汝錫驚疑。清早起來,夫妻正在計議,門外趕進三個婦女來,竟不開口,到處亂尋。卜氏明知原故,卻縱容他搜著,使他不疑。假意問道:“你們內中兩位,像是昨晚伴沈小姐去的。遺忘瞭甚麼對我說,取去就是,何必這般光景?”那幾個竟不回答,東逗西逗,到處張望。不多時,厙公子領著一班人闖進門,高聲叫喚:“還我沈小姐來!不要弄到吃官司出醜。”酒鬼迎出,拱一拱道:“賢甥婿為何帶許多人到舍間來?”厙公子道:“你掉包哄騙我銀子,嫁差瞭人。”汝錫正色道:“呀,費瞭多少心,勸得甥女嫁來,是十分好意,你隻討一個,詐我兩個不成?”審文道:“我十八日在海神廟見過,所以認得。”汝錫吃驚道:“從未出門,講這謊話。”隻見三個婦女走出來道:“並沒有第二個。”卜氏也隨出來探望,立在屏門後聽見瞭,說道:“前日海神廟燒香,你舅公在外飲酒不知,是老身同著自己女兒,並沈傢、朱傢兩個甥女,四乘轎來的。昨日嫁的是大姑娘小姐,想是你認錯瞭。”審文道:“那一位令甥女,是什麼朱傢?今在何處?”卜氏道:“是二姑娘,朱祭酒傢的,五日前,姑爺著人領入京去瞭。他是受過聘有人傢的。”審文不信,道:“他許多路,為何到這裡?”卜氏道:“因大姑娘住在他傢,聞得沈甥女在我傢,二姑娘著他來接沈甥女入京,並看舅母,所以來此,已一個多月。前日,因沈甥女要嫁與賢甥婿,他獨自回去瞭。”審文道:“船裡的既是沈小姐,為何前日燒香,卻是青衣素裝,隨在後邊?”卜氏道:“他是犯官之女,朝廷現追上萬銀子,隱居在此間,就有衣飾,怎敢穿著?隨在後邊者,沈傢甥女是本地人,朱傢甥女是遠來,是讓客也。若是他人,為何在我傢?若疑下人,為何把轎子抬著?”審文啞口無言,銀子又悔不得,反請舅婆出來見禮,隻得說一聲:“得罪瞭。”抬起頭來,卻是前日擠他一把的,滿面羞愧,與汝錫拱手而別。來到小船,半疑半信。肚裡也饑,身子也倦,再打發人四下細細訪問。自己吃些飯,在船中睡覺。至近午,眾人來回復:“從沒有朱小姐來。”審文忿忿,竟到城內,對縣官細訴。鋪一張狀詞,告他設美人局,誆騙銀一千兩。上蔡知縣,好不奉承,即刻飛簽拿究。審文出衙門,隻見大船上水手來報道:“昨夜相公下瞭小船,我們辛苦,都去睡著。今朝,新人竟不見瞭。尋到尤傢,他說不曾回去,特來報知。”

看官,你道甚麼原故?衾兒見厙公子忿忿下瞭船,暗想他的口氣,不是個好人,我在此決然奚落。如今趁無人防備,走為上著。遂掩上房艙,箱內取出男行頭來,將頭發梳好,把網巾束著。那些船上人,辛苦瞭半夜,吃些酒,都去睡瞭。卻喜得沒有丫頭。你道為何?原來怕大娘識破,故此不敢帶來。隻帶得一房男婦,是父親寄書帶上京的,又叫他隨兩個伴婆到尤傢搜獲去瞭。衾兒見此機會,輕輕開瞭房艙,再開子,探頭一望,卻旁在塘岸邊。又喜寂無人影,轉身到房,戴上帽子。繡鞋之外,重重纏瞭許多佈,穿上鞋襪。脫去女裝,著上男衣。取瞭自己帶來的銀兩,並一個繡囊。看見桌上珠寇簪珥,想道:我去瞭,這些船上人拿去,少不得推在我身上,不如自取,實受其名,也稍釋他親我一口之恨。遂折疊起來,藏在身邊。吹熄瞭燭,扣上艙門,到外艙來。見許多果品擺著,恐路上餓,袖瞭些,悄悄上岸走瞭。

厙公子不知就裡,今見水手來報,大驚失色。急急趕到大船上,見床邊滿身衣服都在,隻不見瞭珠冠首飾。駭然道:“不信脫精光,隻戴著珠翠投河自盡。”又著人四下撈救,一邊挨訪不題。

卻說卜氏,見厙公子去後,夫妻歡喜。到瞭午後,隻見兩三人走來道:“厙相公可在這裡?”汝錫道:“不在這裡。”那人道:“你傢小姐今早不見瞭,可曾回來?”汝錫道:“小姐昨晚娶去,怎麼就不見?敢是他要守著父母之命,不肯順從,被你們謀害死麼?”那幾個嚇得不顧命飛跑去瞭。汝錫進來,對卜氏說。卜氏肚裡曉得,遂把衾兒與若素商量的話,對汝錫說瞭。汝錫道:“如今更好,他若問我要甥女,我正好問他討命。”斟酌定瞭,到瞭傍晚,忽見兩個公差進來道:“厙公子告汝,今奉本縣簽在此。”汝錫看瞭簽笑道:“我正要去告人命,反來問我。今日晚瞭,在舍權宿,明早同進告狀。”

到瞭明日,同差人入城見縣官,遞上狀詞道:

告狀生員尤汝錫,為告三斬事:舉人厙審文,虺蜴為心,雄狐成性。覬覦甥女冶姿,並未有大禮通名,又素無庚帖媒妁。今此,初二夜,統梟劫入塗舟,系搶犯官沈長卿閨女。一斬。謀奸不從,殺死。二斬。拋屍滅跡。三斬。請法簽提。上告。

縣官看瞭,問道:“他告你設美人局,以假的哄騙他千金,你怎麼反告這謊狀?”汝錫道:“老父母在上,不辯自明。厙審文慮罪難逃,計希抵飾。若說娶為妻,他現有正室;若說娶為妾,焉有兩省鎮撫肯把閨女與人作妾?要抵賴不是搶,為何黑夜劫到舟中,不到傢裡,又不停泊,反望西急行?他說曾與婚姻,曾發聘禮,媒人是誰?庚帖在那裡?若誣生員哄騙,真的在何處?明明覬覦甥女美色,要明娶時慮生員自然不允,故更深劫去。又恐生員告狀,問他要人,反誣告一紙。是先發制人的意思。如今,就算騙他,求老父母著厙審文送假的來,一審便涇渭立分。若沒有假的,必定是藏匿不放,要強奸不從逼死拋屍瞭。事幹重大,求老父母執法。”知縣聽瞭,勉強道:“請暫回,我拘審就是。”汝錫謝瞭出來。這縣官,畏侍郎分上,不敢強出牌,喚一書吏,抄出原狀,並錄汝錫一審口詞,著他送至厙公子船裡來。

審文找尋新人不著,未知生死,正在納悶。忽見縣吏遞上一紙,道:“尤傢告瞭相公,本官差來報到。”審文接來一看,大驚失色。又把汝錫口供一看,一發驚呆。嘆道:“我怎麼不上緊索瞭庚帖?這是大破綻瞭。他告我藏匿不放,強奸逼死拋屍,我怎麼當得起?如今新人不見,我怎麼辯得真假?” 遂折茶儀二兩與來人,再具書儀一封,著得力傢人送與縣官,說:“傢老爺催大相公入京要緊,不及面別。沈小姐其實在船,因尤傢沒有妝奩,要嘔出他聘金,故傢相公告這一狀。今尤傢既以人命來告,我傢相公怎肯放妻子到官之理?今既嘔不出聘金,何必與尤傢作惡。但尤傢知相公去瞭,反要來刁蹬,求老爺調處。我傢相公到京,決然在傢老爺處力薦。‘你討瞭回音,明日來趕船復我。’”打發傢人去,就喚水手開船去瞭。

尤汝錫差人打聽,曉得審文驚走。故意到縣遞一個催審稟單。又恐縣中差人嚴緝,露出馬腳,卻不去上緊。縣官受瞭審文之托,巴不能延挨下去。以此,逐漸丟做冷局。尤汝錫做瞭這事,隻為這銀子,擔瞭許多幹系,連日酒也不吃。自悔道:“我若不貪酒,決不應承這親事,決不容內眷去燒香。我若不醉,娘子亦不敢做此以假易真。”又笑道:“還好,我若醒時,決沒有這膽氣,敢騙現任侍郎之子,豈不誤瞭外甥性命?咳,可惜衾兒這個丫頭,累他擔驚受怕,不知逃走何方,又嚇得若素黑夜奔走。我的罪孽不淺,此心何安?娘子,我今誓不飲瞭。自今以後,在傢無事,多飲幾杯,有事不飲;若到人傢,隻飲數杯。”遂對天設下大誓來。又道:“我父母許多傢私,都被我花費瞭,何爭這三百兩銀子,後來有甚面目見姐姐隻我如今還他四十兩聘儀,隻說我另贈他二百六十兩,上京去探問姐夫,也是至親之誼。”卜氏道:“如此甚好。你肯回心,你我夫妻怎敢相欺?前日財禮,甥女隻取三十兩做盤費,又付三十兩與衾兒折妝資,餘二百四十兩俱送我。我見你終日昏昏,故不對你說。今你既有良心,可將二百四十兩送入京中,說一時醉後,誤應承這事,幸喜甥女走脫。今將此銀上來,替完欽件。如此就消釋前愆瞭。”汝錫道:“此言有理。”遂收拾行李,出門而去。

再說衾兒,當夜跨出艙口,上岸而走。天色又黑,不知是甚麼所在。一步一跌,弄得渾出汗出,氣喘籲籲。約行瞭一二十裡,天色微明。回頭一看,這一驚不小。原來是鞋弓襪小,路徑高低,雖走瞭半夜,離著大船不上二三裡,那塘上旗桿猶望得見。衾兒慌瞭,低頭亂走。半朝時分,見個老人傢,背著包裹前來。衾兒道:“借問一聲,要到鹿邑,打從那裡去?”老兒道:“小官人,你問得差遠。這裡往鹿邑,有好幾百裡,要從項城一路去。你年紀輕,無行李同伴。問這句話,像是從未出門,與那個鬥氣,私自奔走麼?”衾兒吃瞭一驚,改口道:“不是這等說。昨日是出行好日,我傢小廝同一個朋友先起身,我因有事耽擱瞭,今早約在前面等,忘瞭地名,故此問你。”老兒指道:“你若走官塘,向西去五裡就是。若走內路,向北去三裡就是陳村大路瞭。”衾兒接口謝道:“正是陳村。”遂別過而去。心內想道:若遇刁惡的,險些盤詰出來。遂步步行去。到瞭上午時分,行過陳樹。挨至日中,腳又痛,肚裡又饑。忽見路旁樹下有塊大石,遂走去坐著,把袖中果子取出來吃。嘆道:“我記得,八九歲時,父親也是舊傢門第,隻因與宦官爭訟,弄得窮瞭,要央沈老爺說個分上,將我送他。雖然恩養,終是奴婢。後來父母雙亡。有一哥哥,原是飽學,聞得他在京與人作幕。如今天涯海角,舉目無親,不知我前世作甚麼孽障,故今日無依無倚。”不覺淚下,忽想道:差瞭,路上人望見,倘或猜破,大為不便。拭幹瞭眼淚。又想:如今腳又痛,兩耳又是穿的。幸喜得路上無人留心細看,若到人傢,眼睜睜來瞧著,豈非幹系?又無行李,今夜要那裡宿?想瞭半晌,忽想道:我今再挨幾裡,或撞著尼庵,或見個單村獨戶貧老人傢,隻說等人不著,錯過瞭宿店,多送他幾錢銀子,暫宿一宵。就把幾兩銀子,央他買些行李,叫隻船送到鹿邑。那胡楚卿既是才子,自然訪得著。縱然尋不出喜新,他在小姐面上絕無不睬之理。

正待要走,隻見兩匹騾子,坐著兩位少年。頭戴方巾,身穿華服,面如冠玉。後邊驢子,坐一個書童。走近前來,衾兒見前面一人,十分面熟。那前面一人,也不轉睛的相衾兒。衾兒越想得像瞭,問道:“尊兄,貴處那裡?”那人道:“鹿邑。”衾兒道:“啊喲,貴姓可是吳麼?”那人道:“正是。兄有些面善。”衾兒道:“兄上年可曾住在上蔡麼?”那人跳下牲口,一揖道:“曾住的。尊姓甚麼?”衾兒也一揖道:“兄別號可是喜新麼?”那人見說話蹺蹊,隻得應道:“正是。你且說尊姓。”衾兒道:“小弟姓衾,曾與兄交易過一件綠蔥花金簪的。”那人仔細一相道:“呀!”執著手,即把衾兒曳轉一步。不曾想著他是小腳,即跌倒在地。那人急急扶起,對面前兩個人道:“你們先走一箭之遠,我問幾句話就來。”

看官,你道是誰?原來是胡楚卿。他自從八月十六夜,在河南省遇著吳子剛,兩個同到遂平,拜見子剛母親,款待數日,就訪問若素。卻曉得他傢封著墻門,並無消息,不勝浩嘆。至九月初二日,子剛雇瞭兩隻大船,載著傢夥,一隻大船坐著母親,並幾房傢人婦女,一隻小浪船,自與楚卿坐著。初三吉日起身。因楚卿撇不下若素,再要訪問,故此與子剛另覓三個牲口,與清書從旱路再走一程,令船隻先行,約在汝陽驛下船。今恰好遇著。遂挽衾兒,並坐在路旁石上,問他何故改裝至此:“莫非前途有人,效紅拂故事麼?”衾兒道:“前途有人,轉是好瞭。”遂把小姐與自己事情說瞭一遍,楚卿道:“原來如此。今小姐在那裡?”衾兒道:“也改裝與李茂上京去瞭。”楚卿喜道:“還好。姐姐如今意欲何往?”衾兒道:“小姐選詩,中瞭胡楚卿,我要到鹿邑訪他尋你。”楚卿假驚道:“小姐選中瞭他,我就沒相幹瞭。”衾兒道:“彼時你何不來考?我問你,老實說你究竟是甚等人?到此何幹?”楚卿道:“我是平常人,到此訪小姐信息,就同一位朋友搬到我傢去住。”衾兒見不說訪他,就問:“你曾娶親麼?”楚卿哄道:“娶瞭。”衾兒半晌失色。又問:“因何這等速?”楚卿道:“都似你與小姐,不要等白瞭頭。我問你,如今尋我,是甚麼主意?”衾兒假應道:“我央你送我到京裡去。”楚卿搖首道:“我未必有這工夫。”衾兒著忙道:“你不肯帶我去麼?”楚卿此時,兩隻手執著衾兒的左手,放在自己膝上,笑道:“豈有不帶你去之理?我被你拿板慣瞭,隻怕你仍舊拿板。”衾兒把臂一縮,道:“啐,青天白日專講鬼話。”楚卿道:“不要說瞭。你不慣牲口,我扶你將就騎瞭幾裡,趕至前面,下船去講。”衾兒道:“有船更妙,隻是前面的朋友,我與你怎樣相呼?與他怎樣相稱?”楚卿低頭想,道:“我見你嫂嫂。”衾兒驚訝:“這怎樣說?”楚卿笑道:“我與你還是兄妹相呼。前面朋友,我與他說明,自不來問你。你自稱他吳相公便瞭。”說罷,兩人就起身來。楚卿招手,清書牽驢子來,對衾兒道:“騾子大,恐怕你擘開瞭牡丹心難嫁人,驢子小些好乘坐。”衾兒微笑道:“活油嘴,未必嫁你。”楚卿道:“果然未必。”清書已牽到,扶衾兒上驢,清書跟著。楚卿上騾先行,對子剛說其原故。子剛稱贊。行瞭十餘裡,到瞭汝陽驛河口,恰好船到。子剛道:“兄與貴相知一處坐,小弟與傢母同舟。”楚卿道:“如此更妙。晚上再換罷。”

各下瞭船,吃些酒飯。楚卿道:“當初,豆腐店寄的字,是那個寫的?”衾兒遂把夫人如何發怒,小姐如何回答,“因你逃走,憐念你,故小姐替我寫這字。誰教你無情不來?”楚卿道:“原來如此,是我膽小走瞭。如今老爺還欠多少錢糧?小姐幾時才得嫁?”衾兒道:“還少三千五百二十兩,完瞭銀子,老爺出來就嫁與胡楚卿去。” 楚卿道:“我想,小姐必要嫁我。”衾兒道:“他是有名秀才,老爺中過詩的,怎麼嫁到你?”楚卿道:“他會作詩,我也會作詩,小姐也曾鑒賞過的。我替你老爺納幾千銀子,小姐怕不是我的?”衾兒道:“你說娶過瞭,難道再娶一個?你夫人肯容麼?”楚卿道:“一個是容的,兩個就未必。我愛你小姐,必定要娶的。”衾兒見不說要娶他,又問道:“尊夫人甚麼門楣?可是才貌雙全麼?”楚卿道:“他父親也做個兩省,若不是才貌雙全,我也不娶瞭。”衾兒默然。楚卿暗笑。又問:“姐姐,你今日若不遇我,宿在那裡?”衾兒遂將或住尼庵,或尋貧老說一遍。楚卿道:“果然高見。但今日該謝我一謝,省得你幾兩銀子買鋪蓋,就與我抵足罷。”衾兒嘆道:“我也是名門舊族,隻因父親好訟,以致顛沛。況你既有妻子,又要娶我小姐,是個薄幸人,後來置我何地?我來錯瞭。”拋下淚來。楚卿笑道:“這樣不經哄的,當初我在你傢,受你若幹勒,今日略說幾句,就哭起來。”衾兒聽說是哄他,不哭瞭。

天色已晚,船俱停泊。大船上托過四盤盛果,十樣色菜,點上兩枝紅燭。兩個婦女抱過紅氈錦被。又一個丫頭,掇一隻小皮箱,中間取出鮮明女裝,並一副首飾,對楚卿道:“我傢相公說,今日是好日,請相公成親。”衾兒躊躇不安。楚卿道:“多謝你傢相公,且拿回去,還有斟酌。”三個丫頭婦女那裡肯?掩上窗門,都過去瞭。楚卿取梳匣出來道:“姐姐請梳裝。你喜星照命,昨夜厙公子不曾成親,今晚我替你補救瞭。”衾兒道:“我今日不是私奔,你又不是無傢,今才到舟中就成起親來,後日被人談論,你也做人不得,我也沒體面瞭。”楚卿道:“有理,教他取瞭方才的衣飾鋪蓋過去,隻說你住在後艙,我住前艙,到傢擇日做親可好?”衾兒道:“一發差瞭。掩耳偷鈴,無私有弊。若如此,當初你在我傢早已做瞭。”楚卿道:“一日不見,如隔三秋,難道你這樣禿情不肯瞭?”衾兒道:“堂堂女子,決不幹這勾當。如今吳老安人總是曉得,也不必梳頭,趁夜無人看見,待我過船去,換吳相公過來。吩咐傢人女使,勿露風與水手們,以避厙傢挨訪。待到你傢做親未遲。”楚卿一揖道:“可敬!”遂喚清書,附耳低言,過大船去。

少頃,開瞭兩邊子,子剛船頭上來,衾兒從子過去。楚卿備述其事,子剛道:“敬服這女子,果然有烈氣。”至初九日船到,已是黃昏。楚卿、子剛、清書取燈先上岸。到瞭門首,見兩扇莊門打得粉碎。正驚駭,隻見三五聲鑼響,七八個大漢,各拿棍飛奔進來。楚卿路熟,曳開側門,往園中就走瞭,子剛被眾人捉住。

未知為著何事,且聽下回分解。

《情夢柝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