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五卷 莫大郎立地散神奸
詩曰:
黑蟒口中舌,黑蜂尾上針,
兩般猶未毒,最毒婦人心。
話說婦人傢妒忌乃是七出之條內一條,極是不好的事。卻這個毛病,像是天生成的一般,再改不來的。
宋紹興年間,有一個官人,乃是臺州司法,姓葉,名薦。
有妻方氏,天生殘妒,猶如虎狼。手下養娘婦女們,箠楚挺杖,乃是常刑。還灼鐵燒肉,將錐搠腮。性急起來,一口咬住不放,定要咬下一塊肉來;狠極之時,連血帶生吃瞭。常有致死瞭的。婦女裡頭,若是模樣略似人的,就要疑心司法喜他,一發受苦不勝瞭。司法那裡還好解勸和的。雖是心裡好生不然,卻不能制得他,沒奈他何。所以中年無子,再不敢萌娶妾之念。
後來司法年已六旬,那方氏他也五十六七歲差不多瞭,司法一日懇求方氏道:“我年已衰邁,豈還有敢樂好色之意?但老而無子,後邊光景難堪。欲要尋一個丫頭,從他養個兒子,為接續祖宗之計。須得你周全這事方好。”方氏大怒道:“你就匡我養不出,生起外心來瞭!我看自傢晚間盡有精神,隻怕還養得出來。你不要胡想!司法道:“男子過瞭六十,還有生子之事;幾曾見女人六十將到瞭,生得兒子出的?”方氏道:
“你見我今年做六十齋頭瞭麼?”司法道:“就是六十,也差不多兩年瞭。”方氏道:“再與你約三年,那時無子,憑你尋一個淫婦,快活死瞭罷瞭。”司法唯唯從命,不敢再說。
過瞭三年,隻得又將前提起。方氏已許出瞭口,不好悔得,隻得裝聾做啞,聽他娶瞭一個妾。娶便娶瞭,隻是心裡不伏氣,尋非廝鬧,沒有一會清凈的。忽然一日對司法道:
“我眼中看你們做把戲,實是使不得。我年紀老瞭,也不耐煩在此爭嚷。你那裡另揀一間房,獨自關得斷的,與我住瞭。我在裡邊修行,隻叫人供給我飲食,我再不出來瞭。憑你們過日子罷。”司法聽得,不勝之喜,道:“慚愧!若得如此,天從人願!”遂於屋後另築一小院,收拾靜室一間,送方氏進去住瞭。傢人們早晚問安,遞送飲食。
多時沒有說話。司法暗暗喜歡道:“似此清凈,還像人傢。
不道他晚年心性這樣改得好瞭,他既然從善,我們一發要還他禮體。”對那妾道:“你久不去相見瞭,也該自去問候一番。”
妾依主命,獨自走到屋後去瞭。直到天晚不見出來。司法道:
“難道兩個說得投機,隻管留在那裡瞭?”未免心裡牽掛。自己悄悄步到那裡去看。走到瞭房前,隻見門窗關得鐵桶相似,兩個人多不見。司法把門推推,推不開來;用手敲著兩下,裡頭雖有些聲響,卻不開出來。司法道:“奇怪瞭!”回到前邊,叫瞭兩個粗使的傢人同到後邊去,狠把門亂推亂踢。那門桯脫瞭,門早已跌倒一邊。一擁進去,隻見方氏撲在地下。說時遲,那時快,見瞭人來,騰身一跳,望門外亂竄出來。眾人急回頭看去,卻是一隻大蟲!吃瞭一驚。再看地上,血肉狼籍;一個人渾身心腹,多被吃盡,隻剩得一頭兩足。認那頭時,正是妾的頭。司法又苦又驚道:“不信有這樣怪事!”連忙去趕那虎,已出屋後跳去,不知那裡去瞭?又去喚集眾人,點著火把,望屋後山上到處找尋,並無蹤跡。
這個事在紹興十九年。此時有人議論:“或者連方氏也是虎吃瞭的,未必這虎就是他”。卻有一件,虎隻會吃人,那裡又會得關門閉戶來?分明是方氏平日心腸狠毒,原自與虎狼氣類相同。今在屋後獨居多時,忿戾滿腹,一見妾來,怒氣勃發,遂變出形相來,恣意咀啗,傷其性命,方掉下去瞭。此皆毒心所化也。所以說道:“婦人傢有先天妒忌的,即此便是榜樣。”
小子為何說這一段希奇事?隻因有個人傢,也為內眷有些妒忌,做出一場沒瞭落事,幾乎中瞭人的機謀,哄弄出折傢蕩產的事來。若不虧得一個人有主意,處置風恬浪靜,不知炒到幾年上才是瞭結。有詩為證:
些小言詞莫若休,不須經縣與經州;
衙頭府底賠杯酒,贏得貓兒賣瞭牛。
這首詩,乃是宋賢范弇所作,勸人休要爭訟的話。大凡人傢些小事情,自傢收拾瞭,便不見得費什麼氣力。若是一個不服氣,到瞭官時,衙門中沒一個肯不要賺錢的。不要說後邊輸瞭,就是贏得來,算一算費用過的財物已自合不來瞭。
何況人傢弟兄們爭著祖父的遺產,不肯相讓一些,情願大塊的東西作成別個得去瞭。又有不肖官府,見是上千上萬的狀子,動瞭火,起心設法。這邊送將來,便道:“我斷多少與你。”
那邊送將來,便道:“我替你斷絕後患。”隻管埋著根腳漏洞,等人傢爭個沒休歇,蕩盡方休。又有不肖縉紳,見人傢是爭財的事,容易相幫。東邊來說,也叫他:“送些與我我便左袒。”
西邊來說,也叫他:“送些與我我便右袒。”兩傢不歇手,落得他自飽滿瞭。世間自有這些人在那裡,官司豈是容易打的。
自古說:“鷸蚌相持,漁人得利。”到收場想一想,總是被沒相幹的人得瞭去。何不自己骨肉便吃瞭些虧?錢財還隻在自傢門裡頭好。
今日小子說這有主意的人,便真是見識高強的。
這件事也出在宋紹興年間。吳興地方有個老翁,姓莫,傢資巨萬;一妻二子,已有三孫。那莫翁富傢性子,本好淫欲。
少年時節,便有娶妾買婢好些風流快活的念頭。又不愁傢事做不起,隨他討著幾房,粉黛三千,金釵十二,也不難處的。
隻有一件不湊趣處,那莫老姥卻是十分利害,他平生有三恨:
一恨天地,二恨爹娘,三恨雜色匠作。
你道他為什麼恨這幾件?他道自己身上生瞭此物,別傢女人就不該生瞭。為甚天地沒主意?不惟我不為希罕,又要防著男人。二來爹娘嫁得他遲瞭些個,不曾眼見老兒破體,到底有些放心不下處。更有一件,女人溺尿總在馬子上罷瞭,偏有那些燒窯匠、銅錫匠,弄成溺器與男人撒溺,將陽具放進放出,形狀看不得。似此心性,你道莫翁少年之時,容得他些松寬門路麼?後來生子生孫,一發把這些閑花野草的事體,回個盡絕瞭。
此時莫翁年已望匕。莫媽房裡有個丫鬟,名喚雙荷,十八歲瞭。莫翁晚間睡時,叫他擦背捶腰。莫媽因是老兒年紀已高,無心防他這件事。況且平時奉法惟謹,放心得下慣瞭。
誰知莫翁年紀雖高,欲心未已。乘他身邊伏侍時節,與他捏手捏腳,私下肉麻。那雙荷一來見是傢主,不敢則聲;二來正值芳年,情竇已開,也滿意思量那事,盡吃得這一杯酒。背地裡兩個做瞭一手。有個歌兒單嘲著老人傢偷情的事:
老人傢,再不把淫心改變,見瞭後生傢隻管歪纏。
怎知行事多不便:揾腮是皺面頰;做嘴是白須髯;
正到那要緊關頭也,卻又軟軟軟軟軟。
說那莫翁與雙荷偷瞭幾次,傢裡人漸漸有些曉得瞭。因為莫媽心性利害,隻沒人敢對他說,連兒子媳婦為著老人面上,大傢替他隱瞞。
誰知有這樣不作美的冤傢勾當,那妮子日逐眉麄眼慢,乳脹腹高,嘔吐不停。起初還隻道是病,看看肚裡動將起來,曉得是有胎瞭。心裡著忙,對莫翁道:“多是你老沒志氣,做瞭這件事,而今這樣不尷尬起來。媽媽心性,若是知道瞭,肯幹休的?我這條性命眼見得要葬送瞭!”不住的眼淚落下來。
莫翁隻得寬慰他道:“且莫著急,我自有個處置在那裡。”莫翁心下自想道:“當真不是要處。我一時高興,與他弄一個在肚裡瞭。媽媽知道,必然打罵不容,枉害瞭他性命。縱或未必致死,我老人傢子孫滿前,卻做瞭這沒正經事,吵得傢裡不靜,也好羞人!不如趁這妮子未生之前,尋個人傢嫁瞭出去,等他帶胎去別人傢生育瞭,糊塗得過再處。”算計已定,私下對雙荷說瞭。雙荷也是巴不得這樣的,既脫瞭狠傢主婆,又別配個後生男子,有何不妙?方才把一天愁消釋瞭好些。果然莫翁在莫媽面前,尋個頭腦,故意說丫頭不好,要賣他出去。莫媽也見雙荷年長,光景妖嬈,也有些不要他在身邊瞭。
遂聽瞭媒人之言,嫁出與在城花樓橋賣湯粉的朱三。
朱三年紀三十以內,人物盡也濟楚。雙荷嫁瞭他,算做得郎才女貌,一對好夫妻。莫翁隻要著落得停當,不爭財物。
朱三討得容易,頗自得意。隻不知討瞭帶胎的老婆來。漸漸朱三識得出瞭。雙荷實對他說道:“我此胎實系主翁所有。怕媽媽知覺,故此把我嫁瞭出來;許下我看管終身的。你不可說什麼打破瞭機關,落得時常要他周濟些東西。我一心與你做人傢便瞭。”朱三是個經紀行中人,隻要些小便宜,那裡還管青黃皂白?況且曉得人傢出來的丫頭,那有真正女身?又是新娶情熱,自然含糊忍住瞭。娶過來五個多月,養下一個小廝來。雙荷密地叫人通與莫翁知道。莫翁雖是沒奈何嫁瞭出來,心裡還是割不斷的,見說養瞭兒子,道是自己骨血,瞞著傢裡,悄悄將兩挑米,幾貫錢,先送去與他吃用。以後首飾衣服,與那小娃子穿著的,沒一件不支持瞭去。朱三反靠著老婆福陰,落得吃自來食。那兒子漸漸大起來。莫翁雖是暗地周給他,用度無缺,卻到底瞞著生人眼,不好認帳。隨那兒子自姓瞭朱。跟著朱三也到市上幫做生意。此時已有十來歲。街坊人點點搐搐多曉得是莫翁之種,連莫翁傢裡兒子媳婦們也多曉得老兒有這外養之子,私下在那裡盤纏他傢的;
卻大傢裝聾做啞,隻做不知。莫姥心裡也有些疑心。不在眼面前瞭,又沒人敢提起,也隻索罷瞭。
忽一日,莫翁一病告殂。傢裡成服停喪,自不必說。
在城有一夥破落戶,管閑事吃閑飯的沒頭鬼光棍。一個叫做鐵裡蟲宋禮,一個叫做鉆倉鼠張朝,一個叫做吊睛虎牛三,一個叫得灑墨判官周丙,一個叫得白日鬼王癟子;還有幾個不出名提草鞋的小夥,共是十來個,專一捕風捉影,尋人傢閑頭腦,挑弄是非,打幫生事。那五個為頭,在黑虎玄壇趙元帥廟裡歃血為盟,結為兄弟。盡多改姓瞭趙,總叫做“趙傢五虎”。不拘那裡有事,一個人打聽將來,便合著伴去做,得利平分。平日曉得賣粉朱三傢兒,是莫傢骨血,這日見說莫翁死瞭,眾兄弟商量道:“一樁好買賣到瞭。莫傢乃巨富之傢。老媽媽隻生得二子,享用那二三十萬不瞭。我們攛掇三傢那話兒去告爭,分得他一股,最少也有幾萬之數;我們幫的也有小富貴瞭。就不然,隻要起瞭官司,我們打點的打點,賣陣的賣陣;這邊不著那邊著,好歹也有幾年纏帳瞭。
也強似在傢裡嚼本。”大傢拍手道:“造化,造化”。鐵裡蟲道:
“我們且去見那雌兒看他主意怎麼的;設法誘他上這條路便瞭。”多道:“有理。”一齊向朱三傢裡來。
朱三平日賣湯粉。這五虎日日在衙門前後走動,時常買他的點饑,是熟主顧傢。朱三見瞭,拱手道:“列位光降,必有見論。”那吊睛虎道:“請你娘子出來,我有一事報他。”朱三道:“何事?”白日鬼道:“他傢莫老兒死瞭。”雙荷在裡面聽得,哭將出來,道:“我方才聽得街上是這樣說,還道未的。
而今列位來說,一定是真瞭。”一頭哭,一頭對朱三說:“我與你失瞭這泰山的靠傍,今生再無好日瞭。”鉆倉鼠便道:
“怎說這話?如今正是你們的富貴到瞭。”五人齊聲道:“我兄弟們,特來送這一套橫財與你們的。”朱三夫妻多驚疑道:
“這怎麼說?”鐵裡蟲道:“你傢兒子,乃是莫老兒骨血。而今他傢裡萬萬貫傢財,田園屋宇,你兒子多該有分。何不到他傢去要分他的?他若不肯分,拼與他吃場官司,料不倒斷瞭你們些去。撞住打到底苦你兒子不著,與他滴起血來,怕道不是真的?這一股穩穩是瞭。”朱三夫妻道:“事倒委實如此,我們也曉得。隻是輕易起瞭個頭,一時住不得手的。自古道:
‘貧莫與富鬥。’吃官司全得財來使費。我們怎麼敵得他過?弄得後邊,不伶不俐,反為不美。況且我每這樣人傢,一日不做,一日沒得吃的。那裡來的人力?那裡來的工夫去吃官司?”
鐵裡蟲道:“這個誠然也要慮到,打官司全靠使費與那人力兩項。而今我和你們熟商量。要人力時,我們幾個弟兄相幫,你衙門做事盡夠瞭。隻這使費難處。我們也說不得,小錢不去,大錢不來。五個弟兄,一人應出一百兩,先將來下本錢,替你使用去。你寫起一千兩的借票來,我們收著。直等日後斷過傢業來到瞭手,你每照契還我。隻近得你每一本一利,也不為多。此外謝我們的,憑你們另商量瞭。那時是白得來的東西,左右是不費這惠,料然決不怠慢瞭我們。”朱三夫妻道:
“若得列位如此相幫,可知道好。隻是從那裡做起?”鐵裡蟲道:“你隻依我們調度,包管停當。且把借票寫起來為定。”朱三隻得依著寫瞭,押瞭個字,連兒子也要他畫瞭一個,交與眾人。眾人道:“今日我每弟兄且去,一面收拾銀錢停當瞭,明日再來計較行事。”朱三夫妻道:“全仗列位看顧。”當下眾人散瞭去。
雙荷對丈夫道:“這些人所言,不知如何?可做得來的麼?”
朱三道:“總是不要我費一個錢。看他們怎麼主張?依得的隻管依著做去,或者有些油水也不見得。用去是他們的,得來是我們的,有什麼不便宜處?”雙荷道:“不該就寫紙筆與他。”
朱三道:“稱我們三個做肉賣,也值不上幾兩。他拿瞭我千貫的票子,若不奪得傢事來,他好向那裡討?果然奪得來時,就與他些也不難瞭。況且不寫得與他,他怎肯拿銀子來應用?有這一紙安定他每的心,才肯盡力幫我。”雙荷道:“為甚孩子也要他著個字?”朱三道:“奪得傢事是孩子的,怎不叫他著字?這個倒多不打緊。隻看他們指撥怎麼樣做法便瞭。”不說夫妻商量。
且說五虎出瞭朱傢的門,大傢笑道:“這傢子被我們說得動火瞭。隻是扯下這樣大謊,那裡多少得與他起個頭。”鐵裡蟲道:“當真我們有得肉裡錢先折去不成?隻看我略施小計,不必用錢。”這四個道:“有何妙計?”鐵裡蟲道:“我如今隻要拿一匹粗麻佈,做件喪衣,與他傢小廝穿瞭,叫他竟到莫傢去做孝子。撩得莫傢母子惱躁起來,吾每隻一個錢白紙,告他一狀。這就是五百兩本錢瞭。”四個拍手道:“妙,妙。事不宜遲,快去!快去!”鐵裡蟲果然去謄那瞭一匹麻佈,到裁衣店剪開瞭,縫成瞭一件喪衣,手裡拿著,道:“本錢在此瞭。”
一湧的望朱三傢裡來。
朱三夫妻接著道:“列位還是怎麼主張?”鐵裡蟲道:“叫你兒子出來,我教道他事體。”雙荷對著孩子道:“這幾位伯伯,幫你去討生身父母的傢業,你隻依著做去便瞭。”那兒子也是個乖的,說道:“既是我生身的父親,那傢業我應得有的。
隻是我娃子傢,教我怎的去討才是?”鐵裡蟲道:“不要你開口討,隻著這件孝服,我們引你到那裡;你們進去,到瞭孝堂裡面,看見靈緯,你便放聲大哭,哭罷就拜;拜瞭四拜,往外就走。有人問你說話,你隻不要回他,一經到外邊來。我們多在左側茶坊裡等你便瞭。這個卻不難的。”朱三道:“隻如此有何益?”眾人道:“這是先送個信與他傢。你兒子出瞭門,第二日就去進狀。我們就去替你使用打點。你兒子又小,官府見瞭,隻有可憐,決不難為他的。況又實實是骨血,腳踏硬地,這傢私到底是穩取的瞭。隻管依著我們做去。”朱三對妻子道:“列位說來的話,多是有著數的。隻教兒子依著行事,決然停當。”那兒子道:“隻如方才這樣說的話,我多依得。我心裡也要去見見親生父親的影像,哭他一場,拜他一拜。”雙荷掩淚道:“乖兒子,正是如此。”朱三道:“我倒不好隨去得。既是列位同行,必然不差。把兒子交付與列位瞭。
我自到市上做生意去,晚來討消息罷。”當下朱三自出瞭門。
五虎一同瞭朱傢兒子,徑往莫傢來。將到門首,多走進一個茶坊裡面,坐下吃個泡茶,叮囑朱傢兒子道:“那門上有喪牌孝簾的,就是你老兒傢裡。你進去,依著我言語行事。”
遂把喪衣與他穿著停當瞭。那孩子依瞭說話,不知什麼好歹,大踏步走進門裡面來。一直到瞭孝堂,看見靈緯,果然淚天倒地價哭起來。也是孩子傢天性所在。那孝堂裡頭聽見哭響,隻道是吊客來到,盡皆來看。隻見是一個小廝,身上打扮與孝子無二;且是哭得悲切,口口聲聲叫著親爹爹。孝堂裡看的,不知是什麼緣故。人人驚駭道:“這是那裡說起?”莫媽聽得哭著親爹,又見這般打扮,不覺怒從心上起,惡向膽邊生,嚷道:“那裡來這個野貓,哭得如此異樣!”虧得莫大郎是個老成有見識的人,早已瞧科瞭八九分。忙對母親說道:
“媽媽切不可造次!這件事瞭不得。我傢初喪之際,必有奸人動火,要來挑釁。紮成火囤落瞭他們圈套,這人傢不經折的。
隻依我指分,方免禍患。”莫媽一時間見大郎說得利害,也有些慌瞭。且住著不嚷,冷眼看那外邊孩子。隻見他哭罷就拜,拜瞭四拜,正待轉身,莫大郎連忙跳出來,一把抱住,道:
“你不是那花樓橋賣湯粉朱傢的兒子麼?”孩子道:“正是。”大郎道:“既是這等,你方才拜瞭爹爹,也就該認瞭媽媽。你隨我來。”一把扯他到孝幔裡頭,指著莫媽道:“這是你的嫡母親,快些拜見。”莫媽倉卒之際,隻憑兒子。受瞭他拜已過。
大郎指自傢道:“我乃是你長兄,你也要拜。”拜過。又指點他拜瞭二兄;以次至大嫂二嫂,多叫拜見瞭。又領自己兩個兒子,兄弟一個兒子,立齊瞭,對孩子道:“這三個是你侄兒,你該受拜。”拜罷,孩子又望外就走。大郎道:“你到那裡去?
你是我的兄弟,父親既死,就該住在此居喪。這是你傢裡瞭,還到那裡去?”大郎領他到裡面,交付與自己的娘子,道:
“你與小叔叔把頭梳一梳,替他身上出脫出脫。把舊時衣服脫掉瞭,多替他換瞭些新鮮的。而今是我傢裡人瞭。”孩子見大郎如此待得他好,心裡雖也歡喜,隻是人生面不熟,又不知娘的意思怎麼,有些不安貼,還想要去。大郎曉得光景,就著人到花樓橋朱傢,去喚那雙荷到傢裡來,說道有要緊說話。
雙荷曉得是兒子面上的事瞭,亦且原來吊喪,急忙換瞭一身孝服,來到莫傢。靈前哭拜已畢,大郎即對他說:“你的兒子,今早到此,我們已認做兄弟瞭。而今與我們一同守孝,日後與我們一樣分傢,你不必記掛。所有老爹爹在日給你的飯米衣服,我們照帳按月送過來與你,與在日一般。這是有你兒子面上。你沒事不必到這裡來,因你是有丈夫的,恐防議論,到妝你兒的醜。隻今日起,你兒子歸宗姓莫,不到朱傢來瞭。
你吩咐你兒子一聲,你自去罷。”雙荷聽得,不勝之喜。“若得大郎看死的老爹爹面上,如此處置停當,我燒香點燭,祝報大郎不盡。”說罷,進去見瞭莫媽,與大嫂二嫂,隻是拜謝。
莫媽此時也不好生分得。大傢沒甚說話,打發他回去。雙荷叮囑兒子:“好生住在這裡,小心奉事大媽媽與哥嫂嫂。你落瞭好處,我放心得下瞭。方才大郎說過,我不好長到這裡。你在此過幾時,斷瞭七七四十九日,再到朱傢來相會罷。”孩子既見瞭自傢的娘,又聽瞭吩咐的話,方才安心住下。雙荷自歡歡喜喜,與丈夫說知去瞭。
且說那些沒頭鬼光棍趙傢五虎,在茶房裡面坐地,眼巴巴望那孩子出來,就去做事,狀子多打點停當瞭。誰知守瞭多時,再守不出。看看到晚,不見動靜,疑道:“莫非我們閑話時,那孩子出來,錯瞭眼,竟到他傢裡去瞭?”走一個到朱傢去看,見說兒子不曾到傢,倒叫瞭娘子去,一發不解。走來回復眾人,大傢疑惑,就像熱盤上蟻子,坐立不安。再著一個到朱傢伺候,又說見雙荷歸來,老大歡喜,說兒子已得認下收留瞭。眾人尚在茶坊未散,見瞭此說,個個木呆。正是:
思量撥草去尋蛇,這回卻沒蛇兒弄。
平常傢裡沒風波,總有良平也無用。
說這幾個人,聞得孩子已被莫傢認作兒子,許多焰騰騰的火氣,卻像淋瞭幾桶的冰水,手臂多索解不成!”鐵裡蟲道:
“且不要慌!也不到得便宜瞭他,也不到得我們白住瞭手。”眾人道:“而今還好在那裡人腳?”鐵裡蟲道:“我們原說,與他奪瞭人傢,要謝我們一千銀子。他須有借票在我手裡,是朱三的親筆。”眾人道:“他傢先自收拾瞭,我們並不曾幫得他一些,也不好替朱三討得。況且朱三是窮人,討也沒幹。”鐵裡蟲道:“昨日我要那孩子也著個字的。而今揀有頭發的揪。
過幾時,隻與那孩子討。等他說沒有,就告瞭他。他小廝傢新做瞭財主,定怕吃官司的。央人來與我們講和,須要贖得這張紙去才幹凈。難道白瞭不成!”眾人道:“有見識,不枉叫收你做鐵裡蟲,真是見識硬掙。”鐵裡蟲道:“還有一件,隻是眼下還要從容。一來那票子上日子沒多兩日,就討就告,官府要疑心。二來他傢方才收留,傢業未有得就分與他,他也便沒有得拿出來還人。這是半年一年後的事。”眾人道:“多說得是。且藏好瞭借票,再耐心等等弄他。”自此一夥各散去瞭。
這裡莫媽性定,抱怨兒子道:“那小業種來時,為什麼就認瞭他?”大郎道:“我傢富名久出,誰不動火?這兄弟實是爹爹親骨血。我不認他時,被光棍弄瞭去,今日一狀,明日一狀,告將來,告個沒休歇。衙門人役個個來詐錢,親眷朋友人人來拐騙,還有官府思量起發,開瞭口不怕不送。不知把人傢折到那裡田地?及至拌得到底,問出根由,少不得要斷這一股與他,何苦作成別人肥瞭傢去!所以不如一面收留,省瞭許多人的妄想,有何不妙?”媽媽見說得明白,也道是瞭。
一傢喜歡過日。忽然一日,有一夥人走進門來,說道要見小三官人的。這裡門上方要問明,內一人大聲道:“便是朱傢的拖油瓶。”大郎見說得不好聽,自傢走出來。見是五個人雄糾糾的來施禮問道:“小今弟在傢麼?”大郎道:“在傢裡。
列位有何說話?”五個人道:“令弟少在下傢裡些銀子,特來與他取用。”大郎道:“這個卻不知道,叫他出來就是。”大郎進去對小兄弟說瞭。那孩子不知是什麼頭腦。走出來一看,認得是前日趙傢五虎。上前見禮。那幾個見瞭孩子,道:“好個小官人!前日是我們送你來的。你在此做瞭財主,就不記得我們瞭。”孩子道:“前日這邊留住瞭,不放我出門,故此我不出來得。”五虎道:“你而今既做瞭財主,這一千銀子該還得我們瞭。”孩子道:“前日我也見說,說道恐防吃官司要銀子用,故寫下借票。而今官司不吃瞭,那裡還用你們什麼銀子?”五虎發狠道:“現有票在這裡,你賴瞭不成?”大郎聽得聲高,走出來看時,五虎告訴道:“小令弟在朱傢時借瞭我們一千銀子不還,而今要賴起來。”大郎道:“我這小小兄弟借這許多銀子何用?”孩子道:“哥哥,不要聽他!”五虎道:
“現有借票。我和你衙門裡說去。”一哄多散瞭。
大郎問兄弟道:“這是怎麼說?”孩子道:“起初這幾個攛掇我母親告狀,母親回他沒盤纏吃官司,他們說:‘隻要一張借票,我每借來與你。’以後他們領我到這裡來,哥就收留下。
不曾成官司,他怎麼要我還起銀子來?”大郎道:“可恨這些光棍!早是我們不著他手,而今既有借票在他處,他必不肯幹休,定然到官。你若見官,莫怕,隻把方才實情,照樣是這等一說,官府自然明白的。沒有小小年紀,斷你還他銀子之理。且安心坐著,看他怎麼?”次日,這五虎果然到府裡,告下一紙狀來,告瞭朱三莫小三兩個名字,騙劫千金之事。來到莫傢提人。莫大郎二郎等商量,與兄弟寫下一紙訴狀,訴出從前情節,就用著兩個哥哥為證。竟來府裡投到。府裡太守姓唐名彖,是個極精明的。一幹人提到瞭。聽審時,先叫宋禮等上前,問道:“朱三是等何人?要這許多銀子來做什麼用?”宋禮道:“他說要與兒子置田買產借瞭去瞭。”太守叫朱三問道:“你做什麼勾當?借這許多銀子?”朱三道:“小的是賣粉羹的,經紀不上錢數生意,要這許多做什麼?”宋禮道:
“見有借票。我們五人,二百兩一個,交付與他及兒子莫小三的。”太守拿上借票來看,問朱三道:“可是你寫的票?”朱三道:“是小的寫的票,卻不曾有銀子的。”宋禮道:“票是他寫的,銀子是莫小三收去的。”太守叫莫小三,那莫傢孩子應瞭一聲走上去。太守看見是個十來歲小的,一發奇異,道:“這小廝收去這些銀子何用?”宋禮爭道:“是他父親朱三寫瞭票,拿銀子與這莫小三買田的。見今他有許多田在傢裡。”太守道:
“父姓朱,怎麼兒子姓莫?”朱三道:“瞞不得老爺,這小廝原是莫傢孽子,他母親嫁與小的,所以他自姓莫。專為眾人要幫他莫傢去爭產,哄小的寫瞭一票,做爭訟的用度。不想一到莫傢,他傢大娘與兩個哥子竟自認瞭,分與田產。小的與他傢沒訟得爭瞭,還要借銀做什麼用?他而今據瞭借票生端,要這銀子,這那裡得有?”太守問莫小三,其言也是一般。太守點頭道:“是瞭,是瞭。”就叫莫大郎起來,問道:“你當時如何就肯認瞭?”莫大郎道:“在城棍徒無風起浪,無洞掘蟹。
虧得當時立地就認瞭,這些人還道放瞭空箭,未肯住手,致有今日之告。若當時略有推托,一涉訟端,正是此輩得志之秋。不要說兄弟這千金要被他詐瞭去,傢裡所費,又不知幾倍瞭。”太守笑道:“妙哉!不惟高義,又見高識。可敬,可敬。我看宋禮等五人,也不像有千金借人的,朱三也不像借人千金的,原來真情如此,實為可恨!若非莫大有見,此輩人人飽滿瞭。”提起筆來判道:
千金重利,一紙足憑。乃朱三赤貧,貸則誰與?
莫子乳臭,須此何為?細訊其詳,始燭其詭。宋禮立裹蹄之約,希蝸角之爭。莫大以對床之情,消閱墻之釁。既漁群謀而喪氣,猶挾故紙以垂涎。重創其奸,立毀其卷!
當時將宋禮等五人,每人三十大板,問擬瞭教唆詞訟詐害平人的律,脊杖二十,刺配各遠惡軍州。
吳興城裡去瞭這五虎,小民多是快活的。做出幾句口號來:
鐵裡蟲有時蛀不穿,鉆倉鼠有時吃不飽,吊睛老虎沒威風,灑墨判官齊跌倒,白日裡鬼胡行,這回兒不見瞭。
唐太守又旌獎莫傢,與他一個“孝義之門”的匾額,免其本等差徭。此時莫媽媽才曉得兒子大郎的大見識。世間弟兄不睦靠著外人相幫起訟者,當以此為鑒。詩曰:
世間有孽子,亦有本生枝。隻因靳所為,反為外人資。漁翁坐得利,鷸蚌枉相持。何如存一讓,是名不漏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