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二十 情中通

卷二十 情中通

鶯腸寸斷

《玉堂閑話》:某人抓瞭個小黃鶯,把它養在籠子裡。撫育它的雌雄黃鸞不斷地飛來飛去,終夜終日在籠外哀鳴,不吃不喝。某人把小黃鶯放在籠子外,它們就來哺育它,即使人在面前,它們也不害怕。忽然有一天,某人沒放小黃鶯出籠,那雌雄黃鶯環繞著籠子鳴叫,卻無孔可入。最後,一隻黃鶯飛入火中,另一隻觸籠而死,剖開一看,它的腸子斷瞭一截一截的。

馬訴主冤

《嘉定縣志》:真如的姚某,心狠手辣,常和他的同母異父弟弟陸某鬧矛盾。陸某為管糧官,每天晚上都乘馬從縣城回傢。一天,姚某等候在他回傢必經之路,見四下無人,就埋伏在橋下。陸某的坐騎走到橋邊,好像略有覺察,說什麼也不肯往前走。陸某用鞭子使勁抽打它,它才往前邁步。剛走瞭沒多遠,陸某就被殺死瞭。

當天晚上,月色昏暗,橋上橋下幽寂無聲,沒有人知道陸某是怎樣死於非命的。但是,他的馬逃回瞭傢,對著陸妻驚叫不已,好像有什麼話要訴說。陸妻猜想丈夫肯定遇到橫禍,便拿著燈跟著來到瞭橋下。一看,丈夫果然死瞭。陸妻悲哀地對馬說:“我的丈夫雖然死瞭,但兇手還沒捉到,怎能報仇雪恨!

”馬聽瞭她的話,就往前走,來到姚某的傢門口,就用頭撞門,姚某一露頭,它就又咬又踢。陸妻把他拽到官府,向官吏敘述馬的情狀,一審姚某,供認不諱,遂把他斬首,棄屍街頭。

寡女絲

賈子《說林》:蠶最巧於作繭,往往遇物成形。有位寡女獨宿,靠在枕頭上夜不成寐,就暗中從墻沿中看鄰傢的蠶在蠶箔上作繭。第二天一看,這些繭都有些像她。雖然眉目不大清楚,但遠遠望去,隱然一位愁女子。東漢的蔡邕見到這些繭後,用重金把它買下,用它繅絲作弦,彈它時,發出的是憂愁哀怨之聲。有人問蔡邕的女兒蔡琰:“這琴弦是用什麼做的,怎麼發出這種哀怨的聲音?”蔡琰說:“這是寡女絲。”聞者莫不掉淚。

雁四則

《定興縣志》:明神宗萬歷初年,北郭有個叫崔伯通的人,他很喜歡鳥。傢中養著一隻雁,剛養瞭一年多,這雁就頗馴服。

忽然有一天,有隻鷹離群飛瞭下來,飛到雁的身邊,與雁交頸哀鳴,如泣如訴。有人來瞭,也不驚不怕,連食也顧不上吃。

就這洋相持瞭兩晝夜,雙雙死去。見此情形的人,莫不欷歔泣下。

《梅磵詩話》:金人元好問到中原並州趕考,路上碰到一位獵人,抓獲瞭兩隻雁,其中一隻已經被殺死瞭,另一隻雖然脫網而出,但卻悲哀地鳴叫著不肯離去,最後竟撞地而死。元好問深為烈雁的情誼所感動,便拿出錢來買下瞭這兩隻死雁,把它們葬在分水旁,還壘石為墓,稱之為“雁丘”。並有感而發,作瞭一首《摸魚兒》詞,詞雲:問世間,情是何物?直教生死相許,天南地北雙飛客。老翅幾回寒暑,歡樂趣,離別苦。就中更有癡兒女,君應有語。

渺萬裡層雲,千山暮雪,隻影向誰去?橫汾路,寂寞當年簫鼓,荒煙依煙平楚。招魂楚此何嗟及,山鬼暗啼風雨。天地爐,未信與,鶯兒燕子俱黃土。千秋萬古,為留待騷人,狂歌痛飲,來訪雁丘處。

與元好問同行的楊正卿、李仁卿等也俱作《摸魚兒》詞。

李仁卿的《摸魚兒》詞雲:

雁雙雙,正分汾水。回頭生死殊路,天長地久相思債。何以眼前俱去,摧勁羽倘萬一,幽幕卻有重復處。詩翁感遇,把江北江南,風嘹月唳,並付一丘土。仍為汝,小草幽蘭麗句,聲聲字字酸楚。桐江秋景今何在?草木欲迷堤樹。露魂苦,算猶勝,王嬙青塚真娘墓,憑誰說與。對鳥道長空龍艘古渡,馬上淚如雨。

《長治縣志》:宗室振庵買瞭一隻雁,羽毛差不多落光瞭,嗚叫的聲音也極其悲哀。振庵很憐憫它,就喂它飲食。不久,雁的羽毛又全長出來瞭。一天,天上忽然飛來一隻雁,與地上的雁呼應著嗚叫,聲音又急促又淒涼。振庵猜出它們是雌雄雁,便把它買的那隻放掉瞭,讓它去和它的伴侶團聚。兩雁比翼和鳴,徘徊良久才離開振庵的傢。

第二年,兩隻雁又來瞭,環繞著振庵的院子飛翔嗚叫,好像是來報告主人,讓他知道它們來看他瞭。雁是禽類,尚知道知恩報德,不忘舊主,世上那些背棄故主,知恩不報的人,見此情形,難道不覺得羞愧嗎?

《續文獻通考》:某地有人養瞭一隻雌雁,他把這雁的翅膀縛住,放在沙土中,來引誘別的雁。這一招還真靈,雁子們聽到雌雁的哀鳴聲,紛紛飛來探看,養雁者就趁機抓住瞭它們。

三年多來,養雁者用這種方法捉瞭許多雁。一天,天空中又飛來一群大雁,雌雁望著雁群鳴叫不止,突然雁群一隻雄雁哀鳴著沖瞭下來,雌雄兩雁交頸悲訴衷腸,久久不松開,最後竟一道死去。自此以後,養雁的人再也不用雌雁來引誘別的大雁上鉤瞭。

寄魚書

《瑯嬛記》:從前,宗羨思念桑娣,卻不能相見。為此他常常夜不成寐。一天晚上,他等到月上中天時,便來到江邊徘徊,以消解心中的思戀之情。忽然一條大魚浮出水面,宗羨開玩笑地對它說:“你能為我去向桑氏問候嗎?”沒想到大魚竟仰首奮鱗,開口說道:“能!”宗羨大喜過望,立刻從袖子裡拿出一首詩放在它的口中。大魚好像把它吞瞭下去,然後就一躍身遊走瞭。

這天夜裡,桑娣突然聽到敲門聲,從門縫往外一看,見一條小龍站在她的門口。桑娣嚇得躲進屋裡,頂上門,一夜也沒敢睡。第二天早晨。她開開門察看,地上僅留下一幅淺紅色的紗箋,箋中有詩雲:飄飄雲中鶴,遙遙慕其儔。

蕭蕭獨處客,惙惙思好逑。

愁心何當已,愁病何當瘳。

誰謂數武地,化作萬裡修。

誰謂長河水,化作纖纖流。

誰謂比翼烏,化作各飛鷗。

悲傷出門望,川廣無方舟。

無由謁餘款,馳想托雲福

由此觀之,則魚兒能為人寄信,是實有其事。後來人們用紈綢等制成素魚裝信相寄,是另外一碼事。

有情樹

《瑯嬛記》:遜頓國有一種婬樹,花如牡丹而香氣襲人。

種有雌雄,栽種時,一定要雌雄兩種並種才能活,花朵離根一尺多。有男女陰婬,以別雌雄,種此樹時一定不要離得太遠。

兩樹白天分開,晚上合在一起,所以,又稱為“夜合樹”,還稱為“有情樹”。

傳書燕

《開元天寶遺事》:郭行先,是長安的富戶,他有個女兒叫郭紹蘭,與大商人任宗結瞭婚。婚後,任宗到湖南做買賣,一去就是幾年,音訊也無。一天,紹蘭看見一對燕子在房梁上戲嬉飛翔,便長嘆一聲對燕子說:“我聽說你們是從東海而來,往返途中必經過湖南,我的丈夫離傢不歸,幾年來杳無音訊,生死存亡我一點也不知道,我想拜托你們給他捎個信!”紹蘭說完,便淚如雨下。燕子鳴叫著上下飛舞,好像是答應瞭紹蘭的請求。紹蘭又問:“你若是同意,請落到我的懷裡!”燕子果然落到紹蘭的膝蓋上。紹蘭遂吟詩一首雲:我婿去重湖,臨窗泣血書。

殷勤憑燕翼,寄與薄情夫。

並用毛筆小楷抄下來,系在燕子腿上。燕子鳴叫著飛走瞭。

再說任宗此時正在荊州,忽然看見一隻燕子在他的頭上鳴叫著飛來飛去,他很吃驚地看瞭它一會,燕子卻飛落到他的肩上。他發現燕子腿上系著一個小佈條,便解下來想看個究竟,原來竟是妻子寫給自己的一首詩。任宗讀完詩,感動得潸然淚下。而那傳信的燕子則高叫著飛走瞭。第二年,任宗返回瞭傢鄉。到傢後先把那首詩拿給紹蘭看,兩人都驚嘆不止。此事是唐宰相張說敘述的,有好事者把它記瞭下來。

相連草相離草癡漢藥

《棗林雜俎》:貴州青浪衛山間,出產一種相連草。苗族婦女常在高山上連日高歌,唱得心神飛蕩,這種草就飛到她的懷裡。如果把它放在衣襟裡,就會令人害相思病,並為此而死去活來。

還有一種相離草,如果把它放在飲食中,夫婦吃瞭以後,就會產生矛盾,不和睦,直至離婚。

又有癡漢草,婬婦如果拿它給丈夫吃瞭,丈夫就會迷迷糊糊,如喝醉瞭酒一樣,絕不會再有忌妒之心。

黃昏散

《瑯嬛記》:孫真人有黃昏散,夫妻若是反目,服瞭它,一定和好如初。又名合歡,叔良把它制成藥丸,贈給一位少女,想讓她服下去。少女沒服,把它佩帶在裙子上,香氣異常。

美人魚人面豬

《新齊諧》:崇明島上有人捕到一條美人魚,前半身很像一位女人,身長同海船一般大校撐船的人問她:“迷路瞭嗎?

”她點點頭。漁夫便把它放回到瞭海裡,她洋洋而去。

雲棲放生處有人面豬,平湖的張九丹先生見過它。此豬羞見人,總是低著頭,用力拉它,它才抬頭讓你看。

比翼鳳

《瑯嬛記》:南方有比翼鳳,飛行棲息,飲水進食,都不分離。雄鳳稱“野君”,雌鳳叫“觀諱”。雙鳳合稱“長離”,意思是兩隻鳳常想著分離的時刻。此鳳很有靈性,能死而復生。

商紂時,它們曾雙雙落在高大的梧桐樹上,人們以為是不祥的雙頭怪。等到周文王、周武王興盛之時,人們才領悟到:“這種鳥是相親相配的吉兆。”

薄荷油

《餘墨偶談續集》:古時候妓女送別,懷藏辣椒以刺激眼淚,是常有的事。要不,終日送來迎往,哪有那麼多的眼淚呢!

而廣東、廣西兩地,妓女常把薄荷油包在手帕裡,用它一擦眼睛,頓時淚水汪汪。所以別駕張修齋作《梧州竹枝)詩雲:三株樹下系行舟,對燭相看雙淚流。

儂把鮫綃拭郎面,要知不是薄荷油。

此詩吟詠的就是此事。

躲破鼓

《兩般秋雨庵隨筆》:從前,有個人養瞭兩隻猿猴,公母各一隻,母猿甚婬蕩。一天,公猿不知哪兒去瞭,這母猿嚎叫不止。主人到處尋找不到。第二天,見公猿從一隻破鼓裡出來瞭。所以,現在人們稱躲避內差為“躲破鼓”。

更生花

《瑯嬛記》:古時候,有個女子與某人約定說:“到秋天時我就嫁給你。”可是,都上冬瞭還沒嫁。某人派人對她說:“菊花都枯萎瞭,說好的秋季日期怎麼樣?”女子戲謔道:“從前人們說上冬是政素節。菊花雖然枯萎瞭,還當再生。”第二天,菊花果然又生蕊瞭。某人很詫異,遂命名為“更生花”。

蓮子不去心

《謝氏詩源》:漢朝時,有個叫舒襟的女子。她聰穎敏慧,事事皆能。她與元群相好,曾寄給元群一些蓮子,並讓婢女捎話說:“我蓮子!”意即我憐愛你。元群問道:“為什麼不去心?”舒襟又讓婢女回答說:“正想知你心內苦。”所以後代的《子夜歌》有“見蓮不分明”等語,都是效仿其意的。

相念藥

《投荒錄》:有人到番禺,適逢端午節,忽然聽到衙門裡吵吵鬧鬧,仔細一聽是賣相念藥的聲音。此人笑著讓賣藥人進來,原來竟是個異族老太婆擔著山裡產的異草,賣給富貴婦人,作為取媚男人的藥用。據她所稱,這一天采摘的特別靈驗。

睡香

《清異錄》:廬山有一種花,叫瑞香花。說是當初有個和尚白天在一個磐石上睡著瞭,夢中聞到陣陣花香,但卻叫不出它的名字。和尚睡醒後,嗅著香味找到瞭這種花,並為它取名“睡香”。人們都認為這種花很奇特,認為它是花中的祥瑞,遂以“瑞”易“睡”字。

媒竹

《兩般秋雨庵隨筆》:賭婦潭在廣東龍門縣蓼溪口。據說,曾有兩個青年男女在一起打賭。兩人各拿一片竹子,從上流擲下,說是兩片竹子要是合在一塊的話,就結成夫妻。竹片一扔,果然合在一起瞭,遂結為伉儷。故名其潭為“賭婦潭”。潭上的竹子稱為“媒竹”。翁山有詩雲:“兩邊生竹合無痕,生竹能成夫婦恩。

潭上至今媒竹美,枝枝慈孝更多孫。”

“媒竹”兩字甚新穎。

鸞睹影

《異苑》:罽賓國王買瞭一隻鸞鳥,鳥買來後,國王便想聽它叫一聲,可是它就是不叫。盡管給它配置瞭金籠子,為它拿來佳肴美味,也無濟於事。買來三年,沒叫一聲,而且對著金籠子和美味顯出很悲哀的樣子。夫人對國王說:“我聽說鸞鳥見到它的同伴就叫,何不掛個鏡子照照它?”國王依夫人的話,在鸞鳥籠旁掛瞭一面鏡子,鸞鳥看瞭看自己的影子,悲哀地大叫一聲,奮翅沖天而去。

孤飛燕

《賢奕》:宋朝末年,姚玉京嫁給瞭襄州的小吏衛敬瑜。

婚後不久,敬瑜就溺水而死,留下瞭玉京獨守空房。此時,有對燕子來到她傢的房梁上築巢,巢剛築好,其中一隻燕子就被鷙鳥抓住弄死瞭。剩下一隻孤燕終日徘徊悲鳴。

秋天到瞭。一天,孤燕落到玉京的手臂上,嘴不停地動著,好像在向她告別。玉京拿來一條紅絲帶系在它的足上,並對它說:“明年新春再來跟我作伴吧!”第二年,這隻孤燕果然又飛瞭回來,玉京感動地寫瞭一首詩贈給它。詩雲:昔年無偶去,今年還獨歸。

故人恩義重,不忍更雙飛。

自此以後,燕子秋歸春來,持續瞭六七年。後來,玉京死瞭,燕子在第二年春天返回時,沒看見她,便圍繞著她的舊居悲鳴不止。玉京的傢人對燕子說:“玉京去世瞭,她的墳在城東。”燕子遂飛到玉京的墓地,也死在那裡。爾後,每到月明風清的時候,襄州的人就會看到玉京和燕一起同在漢水之濱遊玩。

燕嫉前雛

《黑莊漫錄》:廣陵牛氏傢房梁上的燕子正在撫育雛燕,而雌燕卻讓貓給吃瞭。雄燕見伴侶葬身貓腹,鳴叫瞭好久,突然展翅飛走瞭。過瞭一會兒,它又帶瞭一隻雌燕飛瞭回來,想和這隻雌燕共同撫養它的小雛燕。可是,第二天一早,就有一隻雛蒸掉在地上,到瞭傍晚,一窩小燕全死瞭。牛氏取下窩巢一看,裡面都是卷耳的果實。這卷耳果實有毒,雌燕銜來毒死瞭那些前窩雛燕。可悲呀!禽鳥竟能這樣嫉恨前雛。

鶴書

《內觀日疏》:晁采養瞭一隻白鶴,取名為素素。一天,天下著濛濛細雨,晁采突然思念起出門在外的丈夫,便試著對白鶴說:“從前王母娘娘養的青鸞鳥,紹蘭養的燕子都能替她們寄送書信,你難道不能夠嗎?”白鶴好像聽懂瞭她的話,伸長著脖子對著晁采,一副俯首聽命的樣子。於是,晁采揮筆寫瞭兩首絕句,系在白鶴的腳上。白鶴竟把信帶給瞭她的丈夫,丈夫見到晁采的詩,不久便回到瞭傢中。

若非我陳州侶耶

《揚州府志》:盧守常在陳州為副知州時,養瞭兩隻鶴,這兩隻鶴很聽話,盧傢視為寶物。一天,一隻鶴受傷而死,另一隻鶴哀鳴不食,守常也很難過,盡力喂它,它才勉強吃瞭一點點。一天清晨,孤鶴圍繞著盧宅鳴叫。守常對它說:“你想離開這兒,有天可飛,有林可棲,我不羈留你。”鶴好像明白瞭他的意思,振翅飛向雲端,但不久又折瞭回來,如此反復瞭四次才飛走。

守常年老無子,三年後,他任職期滿,歸鄉住在黃蒲溪邊。

晚秋的一天,秋風蕭索,守常拄著拐杖在林間散步,忽然有一隻鶴在他的上空鳴叫著飛翔盤旋,叫聲十分淒涼。守常仰望著它禱告說:“你難道是我陳州的伴侶嗎?如果真是你的話,你就應當下來。”守常的話音剛落,鶴竟投入他的懷裡,啄著他的衣襟,旋舞不走。守常撫摸著它,流著眼淚說:“我年老無子,形影相吊,你如果能留在這裡,我像孤山逋老,與你共此殘年。”遂把它帶回傢中。盧守常死後,鶴也絕食而死。盧氏傢人將它葬在丁堰。

鳳抱女飛

《洞玄木行經》:西方衛羅國國王有個女兒,名字叫配英,她自幼便同鳳住在一塊,靈鳳常用羽翼輕撫她的面龐。十二年後,配英忽然懷瞭孕,國王大怒,便斬掉瞭鳳頭,把它埋在長林丘中。不久,配英生下瞭個女孩,取名為皇妃。配英時常憶起與鳳在一塊的美好時光,便駕車來到瞭長林丘,面對埋鳳之處,和淚而歌道:杳杳靈鳳,綿綿長歸。

悠悠我思,永與願違。

萬劫無期,何時來飛。

靈鳳聽見配英的歌聲,突然復活,抱著配英,展翅飛向雲中。

相思鳥

《閩小記》:我經過浦城時,得到一對相思鳥,讓雌雄同在一籠。起初,我關一隻,放出另一隻。即便那被放的一隻飛走,不久也會飛回來,並宛轉央求快讓它進籠子。被關在籠子的那隻相思鳥也像新婚小別一樣,歡呼跳躍,高興地迎接同伴的歸來。但如此這般接連關放幾次後,則關的那隻和放的那隻,相互之間的情意便很平常瞭,如同田間勞作的夫婦一樣。有別離但能夠數其歸期及行蹤,知道對方肯定要回來,這就不像閨中少婦盼望遠遊的夫君,或是在外流浪的男子思念傢中的親人而一心要回傢那樣的心情瞭。相思鳥睡覺時,總是將頭鉆到對方的羽翼裡,各自屈起一條腿,用一條腿站立。我曾在晚間觀察,大吃一驚,以為丟失瞭一隻鳥,看瞭好一會兒,才發現雖然隻有兩條腿,但其羽翼卻比一隻鳥要厚。我笑著對別人講:“經常看看相思鳥睡覺的樣子,可以增添夫婦伉儷之情啊!”

也有人說:單獨把雌性相思鳥關起來,則雄性相思鳥怎麼也不願離開;但如果將雄性的相思鳥單獨關起來,那麼雌性的相思鳥就會遠走高飛的。

孤鸛移情

陳尚古《簪雲樓雜說》:有個叫錢元覺的秀才,在外客寓一座樓裡。此樓北窗外有株大古柏,蓊然而立,樹上有窩鸛鳥做的巢。鸛鳥朝夕飛來飛去,弄來食物喂養小鸛雛,毫無怕人之意。有一天,一隻鸛雛丟失瞭,孤獨的雌鸛繞樹哀鳴,聲調甚是淒慘,令人腸斷。如此繼續瞭好幾天。忽一日,突然飛來一隻雄鸛,偷偷飛到巢裡。那隻雌鸛拼死將其趕走瞭。不久,飛來一大群鸛鳥,飛翔鳴噪瞭好一陣才散去。再看那隻雌鸛,已和一隻雄鸛依偎在一塊,親如佳偶,不再將其趕走瞭。君子說:“貞潔自守,實乃出自天性,往往為情所遷移。鳥兒尚且如此,何況人呢?”

鴛鴦

《聖師錄》:明代成化六年(公元年)十月間,鹽城天縱湖漁父看到湖裡飛來很多鴛鴦。有一天,這位漁父抓來一隻雄鴛鴦,將其烹煮。有隻雌鴛鴦跟著船邊飛邊叫,不肯離去。

漁父剛把鍋蓋揭開,那隻雌鴛鴦立刻從空中飛下來,投進滾燙的沸水裡,殉情而死。

隊隊

清代趙學敏《出草拾遺》:雲南地方有種小蟲子,名叫隊隊。其形狀像虱子,出來活動時必定雌雄相隨。有人將隊隊抓來賣給富貴人傢,價至四、五兩銀子。如將隊隊裝進銀匣裡,放在枕下,就會使夫妻和好美滿。

相思子

《觚賸》:紅豆,又名相思子。其樹葉像槐。盛夏時子實成熟,破莢而出。相思子的顏色光澤勝過珊瑚。廣東一帶的閨閣女子,大多把相思子和珠翠雜串在一起,作為頭飾。這種飾物能夠長久不壞。相傳有個怨婦,在相思樹下盼望丈夫的歸來,眼中血淚染紅瞭樹枝,立刻結成子實。這大概就是相思子名稱的由來。揚州人吳薗次,官居吳興太守。他有首詞中寫道:“把酒祝東風,種出雙紅豆。”梁溪有位顧氏女,看見這首詞後非常喜愛,早晚諷詠品賞;所住房間的四面墻壁上,竟都寫滿這兩句詞。當時人都譽稱吳薗次為“紅豆詞人”。

驢駒媚

《池北偶談》:座中有位客人偶然說起唐人傳奇《霍小玉傳)中提到“驢媚”,不知所指何物。根據僧贊寧《物類相感志》的說法,凡是驢駒初生,還沒落地時,其口中含有一物,像是肉球,名叫媚,婦女佩帶它,能增添媚態。

綠衣使者

《開元天寶遺事》:長安城中,有個叫楊崇義的豪民,其傢數代豪富,服飾古玩之類的寶物,比王公之傢還要好,還要多。楊崇義的妻子劉氏,長得天姿國色,與鄰居兒子李弇私通,感情勝過原配夫妻。二人起瞭歹意,打算謀害楊崇義。

有一天,楊崇義喝得大醉而歸,進房躺在床上昏睡。劉氏協同李弇合謀害死瞭楊崇義,並將其屍體埋進一口枯井中。當時,楊傢的仆人婢妾對此都一無所知,隻有一隻鸚鵡站在堂前架子上。

害死楊崇義後,其妻劉氏卻令傢中童仆四處尋找丈夫,眾人怎麼也找不到。劉氏便到官府陳訴,說是她的丈夫久而不歸,擔心被人謀害。府縣官吏日夜查捕。涉嫌人員及楊傢童仆輩,有上百人遭到拷問,但是一無所獲。後來,縣官帶人再到楊傢勘查,忽然聽到堂前架子上的鸚鵡發出冤屈的鳴叫。縣官取下鸚鵡,放到手臂上,問它有何冤屈。鸚鵡說:“殺傢主者,劉氏、李弇也!”於是,官府逮捕瞭劉氏和李弇,他們全部招供瞭所犯罪行。

府縣長官將此案詳情上奏朝廷,唐明皇驚嘆不已,下詔將劉氏、李弇依刑律處死;封那隻鸚鵡為綠衣使者,收進後宮喂養。後來,張說專門寫有《綠衣使者傳》,一些好事者將其廣為傳播。

《古今情海》